【儀商網-儀器儀表】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智能傳感器作為智能家居的神經末梢,對智能家居的體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傳感設備,智能家居就不能實現真正的智能。智能傳感器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其覆蓋范圍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安保,智能家居,智能運輸,智能醫療等。
什么是智能傳感器?
智能傳感器概念最早由美國宇航局在研發宇宙飛船過程中提出來,并于1979年形成產品。IEEE協會將能提供受控量或待感知量大小且能典型簡化其應用于網絡環境的集成的傳感器稱為智能傳感器。智能傳感器是帶微處理器的,具有信息檢測、信息記憶以及邏輯分析與判斷功能、并具有通信及管理功能的一類新型傳感器。智能傳感器有自動校零、標定、補償、采集數據等能力。其能力決定了智能傳感器還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較高的穩定性及可靠性,較好的適應性。
目前智能家居中常用的智能傳感器有:溫濕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煙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人體移動傳感器等等。
智能傳感器的發展趨勢
向高精度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有的傳感器精度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對傳感器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
向高可靠性發展 :傳感器的可靠性直接影響到數據的準確性和用戶的體驗,高可靠性傳感器,需要在抗干擾、適應不同溫濕度環境的變化下能夠長時間穩定的工作。
向微型化發展 :目前各種控制儀器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強,要求各個部件體積越小越好,因而傳感器本身體積也是越小越好。
向微功耗發展 :目前智能傳感器很多都是由電池供電,功耗的降低意味著電池的使用壽命就越長,不需要用戶頻繁的更換電池,提升用戶的體驗感。以前煙霧報警器一年就需要更換一次電池,隨著功耗的降低,現在的煙霧報警器一節CR123A的電池可以用到10年以上。
向復合型發展 :傳統的傳感器只能探測單一類型的物理量,現在的智能傳感器集成了多個物理傳感器,可以同時探測多個物理量,例如我司的一款智能傳感器就同時具備了溫濕度、光照度、加速度、人體移動的探測,用戶只需要購買一個智能傳感器就能實現多種物理量的探測。
向網絡化發展 :網絡化是傳感器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網絡的作用和優勢正逐步顯現出來。網絡傳感器必將促進電子科技的發展。
智能家居系統中,智能傳感器能解決什么問題?
1.數據實時性:在歐美發達國家,目前安防仍然是剛需,政府立法規定住宅必須安裝安防設備,例如煙霧傳感器、一氧化碳傳感器、防盜報警傳感器等,傳統的安防產品,只有人在家里的時候能夠知道有警情發生,如果不在現場就收不到報警信號。在智能時代,我們的每一個安防傳感器的數據都能夠通過物聯網技術第一時間傳到云平臺及用戶的APP。實時掌握家里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2.聯動觸發:智能家居想要實現“自動化場景”離不開傳感器的數據信息,這個時候傳感器的數據就可以作為“自動化場景”的觸發條件。例如:我們要實現有人的時候自動開燈,無人的時候自動關燈,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用到人體紅外傳感器;天氣熱的時候自動開啟空調,就需要溫濕度傳感器的數據。煤氣泄漏的時候自動關閉閥門,用到氣體傳感器。
3.為AIoT提供大量的環境數據:并將這些數據發送給AI進行分析和處理。這些數據也是AI進行深度學習的重要養料,協助AI變得越來越聰明,做出的決定也越來越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