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系統性監管,深入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以食品檢驗、機動車檢驗、生態環境監測等高風險領域為重點,持續開展行業整治行動,保持對突出問題、突出風險的高壓監管態勢;同時把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創新作為激發市場活力的首要環節,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度,優化審批服務,不斷增強行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著力推動檢驗檢測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各位記者結合今天的發布主題進行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提問:
按照市場監管總局“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安排,檢驗檢測監管工作對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保障消費者維權有哪些工作舉措?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司長董樂群:
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直接體現。檢驗檢測監管作為最貼近群眾的工作,我們牢固樹立消費者至上的理念,在“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中主要有以下具體措施:
一是傾聽民聲,暢通咨詢、投訴、舉報渠道。通過全國12315平臺、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咨詢電話(010-82260755)、咨詢郵箱(rkjcsgyc@samr.gov.cn),方便消費者隨時隨地在線咨詢、投訴、舉報,在總局服務專欄網上辦事欄目對群眾咨詢、投訴快接、快辦、快結、快反饋。
二是維護民利,方便消費者快速查詢檢驗檢測報告真偽和監督檢查結果。我們建立了“檢驗檢測報告編號查詢平臺”。社會公眾可以通過平臺檢索查詢檢驗檢測機構2016年以來向社會出具的16億份檢驗檢測報告信息。目前累計查詢量已突破84萬。消費者還可以在總局網站上查詢到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抽查情況、能力驗證結果、驗檢測服務業統計報告等信息。
三是順應民意,便利從業機構取證。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網上審批,試行電子證書,許可和技術評審時限再次壓縮三分之一,完善資質認定網上查詢系統等。
四是服務民生,強化檢驗檢測技術支撐作用。向社會免費公布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標準全文,便利廣大從業機構學習、采信和運用;在食品、紡織、電器等民生消費領域組織實施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和盲樣考核,提升檢驗檢測機構技術能力;推進檢驗檢測集聚區建設,助力質量提升和中小企業發展。
五是惠及民眾,廣泛組織開展便民活動。組織“全國檢驗檢測機構開放日”、“世界認可日”等活動,邀請廣大群眾到檢驗檢測機構實地參觀交流,組織開展科普講座、便民檢測等活動。
經濟日報記者提問:
《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對打擊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行為有哪些具體措施?
市場監管總局法規司一級巡視員薛國芹:
打擊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行為是制定《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的主要目的之一。《辦法》充分吸收了檢驗檢測監管執法中的實踐經驗,為持續嚴厲打擊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統一違法情形的判定尺度。《辦法》根據《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在第十三條列舉了四種不實檢驗檢測情形、第十四條列舉了五種虛假檢驗檢測情形,為監管執法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指引,具有“填空白”、“補短板”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從業機構明確必須嚴守的行業底線,也有利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突出打擊重點。二是明確實施處罰的法律依據。《辦法》第二十六條針對“出具不實檢驗檢測報告”和“出具虛假檢驗檢測報告”,指引監管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直至撤銷、吊銷、取消檢驗檢測資質或者證書。三是推動強化失信聯合懲戒。根據《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將對不實和虛假檢驗檢測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納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信用平臺,歸集到企業名下,以推動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新華網記者提問:
《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對于強化檢驗檢測機構主體責任有什么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