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多級部門紛紛發布的影響到科學儀器行業的大利好政策,這些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對我們又有什么影響呢?
1.7萬億貼息貸款
在一系列政策中,最重磅的莫過于9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的:確定以政策貼息、專項再貸款等一系列“組合拳“,來支持制造企業對設備進行更新改造。
會議指出,企業是創新主體,要實施支持企業創新的階段性減稅政策,期限截至今年12月31日。關鍵領域涉及:高校、職業院校和實訓基地、醫院、中小微企業等九大領域的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貸款和實施階段性鼓勵政策,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期限2年。
會議還指出,今年第四季度,對高新技術企業購置設備的,允許一次性稅前全額扣除并100%加計扣除;對現行按75%稅前加計扣除研發費用的,統一提高到100%,鼓勵改造和更新設備。對企業出資科研機構等基礎研究支出,稅前全額扣除。
我們都知道,在2021年12月24日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一〇三號)》,其中第四章《企業科技創新》中提到: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應當通過制定產業、財政、金融、能源、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政策,引導、促使企業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淘汰技術落后的設備、工藝,停止生產技術落后的產品。
不得不說,此次貼息就是一〇三號主席令的落地動作之一。
此次貼息貸款政策覆蓋高校、職業院校、醫院、中小微企業等九大領域的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總體規模為1.7萬億;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共同參與。
2000億貼息貸款
9月28日,又一政策落地,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額度2000億元以上,支持金融機構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10個領域的設備更新改造提供貸款,加上此前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今年第四季度內更新改造設備的貸款主體實際貸款成本不高于0.7%。
再貸款支持的10個領域為:教育、衛生健康、文旅體育、實訓基地、充電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新型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轉型、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金融機構。
據了解,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實行名單制管理。國家發展改革委依托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會同各地方、中央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形成分領域備選項目清單。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決策、自擔風險,向清單內項目發放貸款。專項再貸款采取“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按月發放。
對于各領域貸款的申報與審批,尤其是設備和資質審核層面,政策也有明確要求:
教育領域,重點支持職業院校、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實驗實訓等重大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設備要求:教學、科研、實驗、實訓等重大設備購置。院校要整合打包購置需求,一所院校原則上只能申請一個貸款項目,貸款金額不低于2000萬元。跨省跨市建設分校區,以及貸款需求超過20億元的,可以拆分申請。
衛生健康,重點支持符合區域衛生規劃要求的綜合醫院(含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下同)、專科醫院、中醫醫院(含中西醫結合醫院、少數民族醫醫院)、傳染病醫院、優撫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診療、臨床檢驗、重癥、康復、科研轉化等涉及的設備更新改造。重點支持符合區域衛生規劃要求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科研等涉及的設備更新改造。設備要求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診療、臨床檢驗、重癥、康復、科研轉化等涉及的設備購置。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科研等涉及的設備更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