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和基石,也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記者注意到,新春伊始,北京、上海、廣東等重要省市將集成電路納入當地政府報告,有的則發布了專門的集成電路產業相關政策,分別從技術創新、項目建設、資金支持、標準制定等層面入手,緊鑼密鼓地投入到加快推動產業鏈提升的火熱建設中。
設目標、強基礎、育生態,聚焦技術創新,釋放政策紅利,新一年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已經悄然奏響。
北京:加強集成電路系列重要研發產業項目建設
根據2023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已躋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前三名。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經濟技術開發區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正在北京崛起,2022年產業規模已超過600億元。
1月31日,北京市公布《關于北京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報告》。報告提出,持續提升高端制造業發展能級。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扎實推進高精尖產業集群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在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動能方面,北京計劃加強集成電路系列重要研發產業項目建設。
上海:促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發展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是上海三大先導產業。根據2023年上海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三者產業規模合計達到1.4萬億元。
上海將以集成電路等產業為先導產業,打通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和技術堵點,打造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近日,上海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出,促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發展。上海在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集群方面,將深化提升三大先導產業“上海方案”,促進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發展,深入推進制造、設計、裝備、材料、零部件等技術攻關,高標準推進電子化學品專區建設。
重大項目建設引領產業發展。1月16日,上海集中發布2023年市重大工程計劃安排正式項目191項,其中有77項為科技產業類項目。記者了解到,這些項目不僅包括中芯國際12英寸芯片項目、中芯國際臨港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項目、積塔半導體特色工藝生產線項目、超硅半導體300mm集成電路硅片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格科半導體12英寸CIS集成電路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等與集成電路生產研發直接相關的項目,也涵蓋上游材料設備制造端,以及下游電子、軌道交通等對本土芯片存有海量需求的重要領域。
廣東: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補齊產業鏈關鍵環節
一批項目建成投產,又一批集成電路重大制造項目獲批建設。隨著“廣東強芯”工程深入推進,廣東向“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目標邁出堅實步伐。
1月12日發布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粵芯二期、瑞慶時代、廣汽自主品牌20萬輛新能源汽車擴產、華星光電T9生產線等項目已建成投產。此外,粵芯三期、華潤微電子、增芯科技傳感器等集成電路重大制造項目獲批建設。2023年,廣東省要加快補齊集成電路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發揮領先企業和重大項目引領作用。廣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還提出,要加快補齊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實施龍頭企業保鏈穩鏈工程、汽車零部件產業強鏈工程,加快粵芯三期、增芯科技傳感器、華潤微電子、江門中創新航等項目建設。
記者還從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了解到,新一年,廣州將聚力培育“萬千百”億級產業鏈群,爭取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超8%。在聚力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方面,廣州將強化“項目為王”的工作導向,加快推進增芯半導體、粵芯三期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廣州還將擦亮“廣聚群鏈 灣區啟航”供需對接活動品牌,圍繞產業鏈圖譜開展精準招商,加快引進一批具有帶動力、能夠迅速形成生產力的產業項目。
江蘇:積極落實集成電路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鼓勵研發創新、對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最高給予4000萬元資金支持......江蘇用政策紅利潤澤企業。1月19日,江蘇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整體水平、形成財稅金融支持合力、增強產業人才支撐、優化發展環境等5個大類26條具體措施。
政策提到,江蘇將鼓勵研發制造集成電路產業高端裝備,支持集成電路企業優先采用國產裝備建設國家級和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示范車間以及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和星級上云企業等,符合條件的給予資金支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集成電路中小企業開展智能制造免費診斷服務,推行智能制造顧問制度,幫助企業提供解決方案。支持企業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實施技術改造,對符合條件的最高給予4000萬元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