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快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圍繞建設新型城鎮化,以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環衛、城市生命線工程、安防等為重點,分類推進更新改造。推進自來水廠及加壓調儲供水設施設備升級改造,安裝智能化感知設備,建設城市供水物聯網及運行調度平臺。推進供熱設施設備升級改造,推動新建或改造熱力站加裝節能、控制系統或設備。結合改造完善燃氣監管系統,推進城市燃氣管道和設施動態監管、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推進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設備補短板、強弱項,開展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和垃圾焚燒廠處理工藝更新改造。推動非新能源環衛車輛逐步更新。加強地下管網、橋梁隧道、窨井蓋等城市生命線工程配套物聯智能感知設備建設,搭建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感知網絡。加快重點公共區域和道路視頻監控等安防設備改造,升級城市安全防護系統,積極構建數字孿生城市。(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數據局、省公安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5.加快推進老舊小區設備更新改造。深入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攻堅行動,補齊設施短板,完善居住功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切實改善老舊小區生活品質。加快更新不符合現行產品標準、安全風險高的老舊住宅電梯,支持引導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以外墻保溫、門窗、供熱裝置等為重點,推進存量建筑節能改造。開展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因地制宜完善適老設施、無障礙設施、停車場(庫)、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設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報箱、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物業用房等配套設施。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動交通運輸設備更新換代
6.推進城市公交車綠色更新。加快推進城市公交新能源車型替代,支持老舊新能源公交車和動力電池更新換代,持續推進太原、臨汾等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公交車綠色化水平。鼓勵各市全域推廣應用電動公交車,在符合有關政策要求前提下,有序打造一批氫能公交汽車示范線路。(省交通廳負責)
7.加快淘汰老舊營運類柴油貨車。在車輛排放標準認定、營運管理、車輛拆解、注銷登記等環節協同發力,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和加強監管執法等綜合性措施,推動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淘汰。(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廳、省公安廳、省商務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8.積極發展綠色交通運輸裝備。推動晉中、長治、運城等市電動汽車、甲醇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整車產業能力建設。鼓勵出租汽車、貨車、工程作業用車等領域,加快甲醇、電動、氫能等節能與新能源車型替代。加強電動、氫能等綠色航空裝備產業化能力建設,拓展城市空運、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等應用場景,將符合條件的通航業務納入省航空業發展專項資金補助范圍。立足我省氫能比較優勢,加快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積極布局氫能航空裝備新賽道。(省工信廳、省發展改革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推動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
9.加大老舊農機淘汰力度。加快農業機械結構調整,結合我省農業生產需要和農業機械化發展階段,加大能耗高、排放高、損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淘汰力度。持續實施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到2027年,主要農業縣區農機報廢更新實施覆蓋率達到100%。支持將引進的重大農機裝備納入《山西省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享受政策資金扶持。(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0.推廣應用新型農業機械。在臨汾、運城、忻州、晉中、大同等產糧大市開展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推進農機裝備集成配套,提升作業效率,到2027年,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加快綠色、智能、復式、高效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進大數據、智能控制、農業機器人、衛星遙感定位等技術在農機裝備上的應用,推廣適應我省農業生產特點的智慧、綠色、高效農機裝備。(省農業農村廳、省工信廳、省數據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教育設備水平
11.加快先進教學設備更新置換。以提升院校教學能力為牽引,推動符合條件的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現有教學設備和信息化設施,加快置換先進教學設備,置換淘汰落后設備,提高教學和實訓場所裝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實踐教學模式數字化改革,提升教學能力工作水平。(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