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推動衛生健康領域設備更新。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裝備和信息化設備迭代升級,鼓勵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加快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和信息化設備更新,力爭到2027年累計更新醫療設備3萬臺(套)。(市衛生健康委牽頭負責)
三、大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18.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舊換新+新購補貼”聯動,支持汽車梯次消費、更新消費。鼓勵汽車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發放二手車置換補貼,以折扣讓利、發放消費券、購車贈送充電樁等方式開展各類促銷活動,引導行業有序競爭。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符合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引導消費者將報廢汽車交由具備資質的回收企業依法依規處置。鼓勵金融機構降低汽車消費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將充(換)電設施用地納入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范圍,鼓勵對充(換)電設施給予建設運營補助。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到2027年新能源車樁比達到1.9:1,新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50%以上。(市商務局牽頭,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公安局、市資源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城管局、能源集團按職責分工負責)
19.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開展電動自行車全鏈條治理,強化整車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實施電動自行車電池溯源管理,有序淘汰非標電動自行車。結合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更新換代差異化需求,鼓勵生產商、經銷商讓利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放電動自行車換新消費券。支持集中充電設施建設。(市消防救援支隊、市應急局、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0.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采取“政府支持、廠家讓利、賣家補貼”的激勵措施,開展綠色節能家電促消費活動。重點針對中國能效標識為1級和2級的綠色節電產品、中國水效標識為1級的綠色節水產品、新型智能家電產品,通過政策杠桿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綠色智能家電煥新、家電行業轉型升級,引導綠色、節能、環保的生活方式。引導家電銷售企業聯合生產、回收企業和電商平臺建立對接協作機制,鼓勵銷售企業開設線上線下家電以舊換新專區,提供取舊送新、免費安裝等“一站式”服務,開展覆蓋城鄉的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市商務局、市供銷總社牽頭負責)
21.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鼓勵商貿市場整合家電、家具、家紡、建材、物流、裝修等業務,促進“互聯網+家裝”“互聯網+家居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局部改造,推動家裝樣板間進商場、進社區、進平臺。更大場域推進適老化改造,推出“小而美”適老化改造套餐,提供適老化改造消費禮包,支持家居賣場、電商平臺設立老年用品銷售專區專柜,提升銀發消費市場活力。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放家裝消費券,組織開展家具家裝下鄉。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低息信貸產品。(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人民銀行蘇州市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大力推進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22.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體系。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完善再生資源社區回收網點、中轉站、分揀(處理)中心三級回收體系建設。著力培育再生資源回收骨干企業,到2027年建成規范化回收網點500個、綜合分揀中心超7個以上,積極創建一批綠色分揀中心。強化區域內社會源廢棄物分類收集、中轉貯存等回收設施用地要素保障,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范圍,符合規定的可通過劃撥方式供地。保障廢舊物資回收車輛合理路權。完善公共機構辦公設備回收渠道,推廣建設“公物倉”。創新廢舊產品設備回收模式,加快推廣“換新+回收”“互聯網+回收”等新模式,支持廢舊物資網絡回收平臺發展。(市商務局、市資源規劃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機關事務局、市供銷總社、城投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加大廢舊產品設備回收力度。推動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支持建立退役新能源設備拆除、拆解、運輸、回收、利用處置“一站式”服務模式。鼓勵報廢汽車回收企業提供上門取車等便捷服務。逐步構建以電池制造企業、第三方回收方為主體的規范化電池回收體系,培育大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區域綜合服務中心站。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約一倍,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