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制關鍵零部件。針對用途廣泛、共性需求大的源部件、探測器與檢測器、分離與控制部件等,推動高校院所、上下游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突破高性能激光器、高性能場發射電子槍、超高真空泵組、高性能A/D和D/A模組等關鍵零部件,形成定制化開發和批量化生產能力,提升高端科學儀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
3.攻關高端科學儀器整機。圍繞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電子信息等領域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需求,聚焦分析儀器、電子測量儀器、物理性能測試儀器、光電測量儀器等領域,發揮科學儀器領軍企業優勢,與科研院所協同攻關,突破高分辨率電子顯微鏡、高性能原子磁力儀、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整機產品。
4.開發專用、通用軟件和譜庫。針對科學儀器國產軟件和譜庫短板,支持質譜、電子顯微鏡等領域通用儀器操作系統軟件開發和開源生態建設,支持質譜、色譜、光譜等譜庫建設和數據開放,支持生化檢測、藥物分析、食品檢測等特定應用場景專用軟件開發。
5.推進“AI+”賦能儀器創新。鼓勵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科學儀器發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科學儀器高通量篩選、表征、分析和數據處理能力。推進儀器接口互通、通訊協議統一和數據開放,實現不同科學儀器間的數據交換、協同作業和智能決策,加速科學儀器應用全流程自動化、智能化升級。針對先進材料、食品藥品、環境檢測等重點應用場景建設全自動或“黑燈”實驗室,探索應用AI助手整合實驗室全部資源和業務流程,實現一站式 “樣本進, 結果出”。
(二)強化成果轉化推廣
6.組建技術創新中心。發揮優勢企業集成創新、平臺組織、供應鏈整合等優勢,建設北京高端科學儀器技術創新中心,圍繞產業共性需求,布局前沿技術研發、推動科學儀器領域核心技術突破、促進標志性科學儀器整機和關鍵零部件創新成果轉化和驗評推廣。采用“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廣泛吸引優秀研發團隊參與高端科學儀器技術攻關,推動攻關成果在京轉化落地。
7.打造中試服務平臺。支持科研機構、計量檢測機構、科技企業等建設高端科學儀器中試服務平臺,提供技術研發轉化、性能工藝改進、工藝放大熟化、產品型式試驗、產品性能測試、小批量試生產、應用驗證等專業化服務和系統化解決方案,加快高端科學儀器創新成果工程化突破和產業化應用。
8.加強企業孵化服務。加強科學儀器領域專業孵化器建設,面向高校院所科學儀器原創成果及創業團隊開展孵化服務,聚集一批科學儀器領域技術經理人,開展科技成果評估、技術可行性分析、市場評估、供需對接等服務,加快推進一批儀器整機及關鍵零部件成果在京落地。
9.強化測試驗證評價。組建中關村科學儀器產業創新聯盟,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和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綜合驗證與評價平臺,構建高端科學儀器性能對比綜合評價標準規范,開展國內外儀器試驗對比評價,提升可靠性和穩定性,促進國產高端科學儀器技術迭代和品質升級。
(三)推進重點領域儀器應用
10.推進重點場景應用試點。面向教育、科學研究、大科學設施建設及改造提升等重點場景,以及食品藥品安全、環境監測、材料分析等應用需求,支持“制造商+用戶”開展應用試點,搭建公開展示、用戶培訓和售后服務平臺,為國產科學儀器提供應用場景與迭代創新環境。
11.推進生命科學領域應用。支持醫療機構、醫學研究機構、醫藥企業與儀器企業合作,聚焦醫療影像分析、疾病早篩、新藥研發、樣本庫構建等場景儀器需求,開展高通量基因測序儀、活體動物成像儀、液質聯用儀等國產儀器示范應用與迭代創新。
12.推進物質科學領域應用。支持高校院所、生產企業與儀器企業合作,聚焦量子功能材料研究、先進半導體材料檢測等場景儀器需求,加快原子力顯微鏡、離子束-電子束雙束顯微鏡等國產儀器示范應用與迭代創新。
13.推進集成電路領域應用。支持電子元器件、通信設備部件研究機構、生產企業與儀器企業合作,聚焦形貌測量、材料分析、缺陷檢測等場景儀器需求,推動光學及電子束量檢設備、表面金屬濃度量測設備、宏觀缺陷掃描設備等國產儀器示范應用與迭代創新。
(四)健全產業創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