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興通訊5G領域的成績可圈可點,在面向未來的無線通信方面,準5G產品系列逐步商用,在全球30個國家部署40多個準5G網絡,為未來5G商用構筑了先發優勢和有利地位。
“要實現4G到5G的跨越式提升,不能只是舊技術的重新安排,而是需要全新的技術,因而面臨著更多技術挑戰。”華為公司總工暨該公司無線首席技術官童文表示,華為公司目前在5G技術試驗中取得出色成績,在國內外擁有了一系列相關技術的專利。
日前,華為公司率先完成了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的無線技術第二階段測試,單個5G基站可同時支持上百路超高清4K視頻點播,在車載移動場景下流暢播放,展現了5G移動寬帶技術所帶來的全新體驗。
事實上,包括中興通訊、華為公司在內的一些中國企業,都爭先恐后投入到5G技術的研發之中,并在擁有專利基礎上制定了由中國主導的極化碼(Polar Code,又稱短碼)控制信道編碼方案。
2016年11月17日,在美國舉行的國際通信標準組織“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3GPP)無線物理層(RAN1)87次會議上,中國主導的這一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國際標準。
此前,美國高通公司主導的長碼(LDPC)編碼方案也已在3GPP的會議上被確認為國際標準。
“兩者雖然同為國際標準,但短碼的技術重點在控制信道,而長碼的技術重點在數據信道。”有關專家解釋說。
知識產權成5G重要關注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