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2003年非典到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大流行,病毒肆虐的危急關頭,黃國亮老師一直堅守在科研的陣地上。為了完成緊急重要的抗疫攻關任務,他和團隊并肩戰斗,勇往直前,克服重重困難,用科技的力量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國亮老師取得今天的成就是與他的多學科交叉求學和工作的經歷密不可分。三十多年前,黃國亮老師就讀于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師從金國藩院士,從那時起黃國亮老師就培養了扎實的光機電軟件一體化工程學科專業知識基礎。
畢業之后,他先后在精密儀器系工作4年、在生物系工作4年、在醫學院工作16年。憑借深厚的“生物-醫學-工程” 多學科交叉技術背景和不懈的努力,他堅定“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科技報國”的宏偉之志,不斷前進,在醫療衛生防疫、生物芯片、微納生物醫學、中醫精準化技術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的經歷給我們諸多啟示。
黃國亮
今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迅速蔓延至全國。值此時刻,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疫情攻關小組,團隊緊急返崗,在科研的陣線上爭分奪秒,與病毒頑強做斗爭。2月22日深夜,團隊研制的能檢測包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六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恒溫擴增芯片法)”獲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批準。不久以后,該產品被送往包括武漢在內的、多個城市的疫情防控前線,在檢測新冠病毒的衛生防疫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3月2日,習近平主席到清華大學考察調研時,聽取了程京院士介紹團隊關于恒溫擴增核酸分析系統研發的工作匯報,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程京院士匯報(左三為黃國亮老師)
黃國亮老師作為團隊中的重要一員,二十余年來積極投身多學科交叉科研創新的一線工作,早在2003年非典時期他就出色完成了SARS病毒檢測微陣列芯片掃描儀的研制工作,今年是他第二次臨危受命,接受如此緊急而又重要的抗疫攻關任務。
團隊精神是保證任務順利完成的關鍵
2019年12月,國內剛剛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病例時,擁有豐富抗疫經驗的黃老師以及清華大學醫學院和博奧生物的協同創新科研團隊,就已經敏銳地思考和關注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疫情狀況。同時考慮到即將來臨的春節假期,為了防止物品采購出現麻煩,大家早早開始布置針對病毒檢測和防控的相關準備工作,并著手采購、調集所需的材料。盡管如此,當疫情突然來襲并迅速擴散,在防控的特殊時期,產品研發還是面臨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除了臨時需要購買的物品很難買到以外,產品加工也是很大的問題。春節期間又趕上疫情,全國基本處于停產停工狀態,平常,研發的產品要送到工廠進行加工,但在那個時期變得非常困難。除了向上級反應提出需求申請,他還親自起草報告給加工單位向當地管理部門申請應對疫情的特殊加工許可,確保加工單位配合進行項目研制儀器部分零件的緊急加工工作,為順利完成攻關任務提供保障。正是由于黃老師和團隊成員齊心協力,相互配合,用決心和意志克服重重困難,才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完成了高通量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恒溫擴增核酸分析儀器的定制開發,該儀器于2020年2月22日獲得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增項的Ⅲ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這在平常情況下需要2-3年才能完成)。
「大家每個人都投入了全部的精力迎難而上,勇往直前,這種精神和非典時期是一樣的。」17年前的工作情景,黃老師歷歷在目。那時,為了研發SARS病毒的檢測系統,黃老師帶領的團隊經常工作到后半夜,困了,大家趴在辦公桌上短暫休息一下,餓了,就靠泡方便面或吃餅干充饑。而本次疫情還發生在春節期間,但在國家的需要面前,大家都毫無怨言地犧牲個人利益,「離小家為大家」,春節期間一直保持加班,每天工作15-18個小時,從沒有人因家里的事情請假。回想起這段經歷,黃老師無不感慨,正是有了這樣的團隊精神和犧牲精神,才最終保證任務很快做完,做成,做好。
▲凌晨兩點依舊在加班的團隊
經驗和核心技術需要長期積累
「相比于此前的SARS病毒檢測系統,此次針對新冠病毒研發的檢測系統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黃老師介紹說。傳統PCR方法檢測病毒的不同指標要通過變溫來實現,這就導致檢測花費時間長,效率低。本次研發的新冠病毒檢測系統利用恒溫擴增的方法,一次可以檢測6項病毒指標,將檢測時間縮短到了75分鐘左右,大大提高了檢測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