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產業的機會太多了,一輩子也做不完的。”李剛感慨,在這樣的產業大機遇下,新產品、新應用將層出不窮,進而推動傳感器市場規模更快增長。
“不要擔心下游市場(規模),新的需求之多超出想象。”對于未來,李剛自信地說,太多的領域還在等待MEMS傳感器來顛覆。
敏芯股份創始人、董事長 李剛
“這個行業,一輩子也做不完的,這是中國的一場產業機遇啊。”一談起MEMS傳感器,敏芯股份創始人、董事長李剛的話明顯多了起來。從大學到現在,李剛就做了一件事——研發MEMS傳感器。他很高興自己選了一個有趣的行業,一個對國家和社會可以有貢獻的行業。
磨礪20多年,李剛如今對中國的MEMS產業更有信心了。“不管是消費電子、汽車,還是工業醫療,越來越多的下游對傳感器提出了新需求,這正是MEMS傳感器的發展機遇。”李剛告訴記者,鑒于生產工藝的特殊性,MEMS傳感器尤其需要設計公司也掌握制造、封裝工藝。因此,那些積累深厚的MEMS傳感器公司,后續的發展道路就越寬廣,即平臺是具有“乘法效應”的。
記者了解到,作為中國最早設立的MEMS傳感器公司之一,敏芯股份在MEMS傳感器及芯片、制造工藝、封裝等整個產業鏈條上具有深厚的積累,并深度布局了聲學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七大傳感器領域,“平臺化”公司雛形初顯。
“一輩子也做不完”
“前段時間,華為養豬的新聞刷屏,你知道養豬也需要用到傳感器嗎?”提到傳感器的新應用,李剛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養豬場需要測氨氣、二氧化碳、硫化氫,還有溫度濕度,這些都需要相應的傳感器。”
有數據顯示,智能手機用到的傳感器已上升到近20顆。自動駕駛模塊中,L2自動駕駛只用到6顆傳感器,L3自動駕駛就增至13顆傳感器,L5自動駕駛對傳感器的用量更是將超過30顆……從智能手機(智能終端),到智能汽車、生物醫療,傳感器早已大顯身手。
“只要是需要感知的領域,都需要傳感器。”李剛認為,未來5至10年,物聯網將是對中國經濟和GDP發展產生最大影響的技術,傳感器尤其是MEMS傳感器,是物聯網感知層的基礎和核心,將在千行百業迎來超出人們想象的應用和增長。
“MEMS傳感器是中國的一個產業機遇。”李剛對記者強調,對MEMS傳感器公司及從業者來說,比下游持續增長的市場更重要的產業邏輯是,中國MEMS傳感器產業趕上了兩大機遇:一是產業從歐美向中國轉移,中國更容易快速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二是趕上國內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新應用將給MEMS產業帶來發展加速度。
MEMS傳感器的產業機遇有多大?有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MEMS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115億美元。法國第三方機構Yole預測,到2023年,全球MEMS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MEMS市場發展最快的地區。
“這個產業的機會太多了,一輩子也做不完的。”李剛感慨,在這樣的產業大機遇下,新產品、新應用將層出不窮,進而推動傳感器市場規模更快增長。“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熱電堆紅外傳感器迎來新的應用場景,需求量暴增,也讓公眾對傳感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平臺化具有“乘法效應 ”
長期以來,“多品類、高定制”一直被視為傳感器產業的特性,也被視為產業發展的瓶頸。
“正是因為這個產業生產工藝的特殊性,才給了中國及中國公司發展MEMS的機遇。”李剛認為,如果是像Memory(存儲芯片)那樣量大面廣的產品,賽道早已擁擠不堪,也就不會出現敏芯股份這樣的公司。
“其實,有多個品種的MEMS傳感器產品是可以規模生產的。”李剛舉例道,消費電子大發展給了MEMS傳感器很好的用武之地,不管是MEMS麥克風還是MEMS慣性傳感器,都已經廣泛應用于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智能終端,形成了近百億的市場規模,也給相關公司帶來快速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