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落地!”張賓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干勁鉆研工藝、改造設備,一次次總結經驗、一次次重頭再來,這讓他經常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抱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終于他帶領團隊成功克服MEMS器件中各種結構與材料的加工問題,生產線設備得以高效協同作業。
張賓坦言,“科研就像跑馬拉松,要一次次戰勝倦怠、消極、懷疑,堅定信心,才能迎來最終勝利。”
曾經,對氣體傳感器了解不深的他,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決心自主研發國產氧氣傳感器。他在研發過程中發現,“國際上的氧氣傳感器響應速度只需15秒左右,而我們初期制作的成品需要1分鐘。”
為縮短4倍差距的響應速度,張賓迎難而上,實驗中每個環節都經過了數百次的嘗試和論證,最終用物理氣相沉積法找到合適材料與工藝,“我們研發的氧氣傳感器響應時間少于10秒,品質與可靠性均優于國外產品。”
記者了解到,MEMS技術(即微機電技術)推動傳感器向體積更小、精度更高、壽命更長、能耗更低的方向發展。
多年來,張賓一直工作在國產MEMS智能傳感器研制第一線,帶領團隊不斷探索、精益求精,研發的多款MEMS智能傳感器芯片實現了國產替代,產品在智能家電、智慧醫療、工業自動化、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前沿技術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傳感器嚴重“缺芯”的局面。
2020年,張賓主持粵港澳大灣區首條6英寸MEMS半導體智能傳感器芯片生產線率先建成,克服了設計復雜、施工難度高、施工管理要求高等難題,成功量產出濕度、流量、氣體、風速、光電等傳感器芯片,保障國家關鍵零部件供應鏈的安全。
奧松8英寸MEMS特色半導體IDM產業基地項目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他覺得,MEMS智能傳感器的星辰大海,是他值得投入全部精力去探索奮斗的畢生事業。
育才道雖深,至誠可達
在張賓事業起步的頭十年,人員流失嚴重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他。隨著企業進入快速發展和上升期,如何讓“人才引進來,技術留得住”?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由于MEMS智能傳感器技術研發跨越多個學科,科研創新往往需要跨學科的人才。在育才的道路上,張賓探索出獨有的模式——IDM(全產業鏈)模式。
中山大學領航100第七屆高級研修班名企商訪
“為人才提供優質的科研條件和產業化環境,解決缺乏模擬練習環境、教學內容與產業發展脫節等問題,幫助他們快速熟悉產業鏈各環節。”他解釋道,該模式有助于個人快速提升能力、實現價值。
張賓還親自為研發團隊授課,2020年前,他幾乎每天給研發人員上課一小時。即使工作變得繁忙,他沒有中斷課程,仍堅持每周集中授課三小時。同時,他給予團隊更多的實踐空間,研發失敗的風險全由公司和張賓個人承擔。
目前,“奧松電子”已擁有一支近200名工程師組成的專職研發團隊,包含近30人的海歸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團隊,幾年間傳感器研發速度快速增長。
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科協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張賓“育才”還有妙招,那就是依靠科協組織的力量。“奧松電子”科協于2021年8月揭牌成立,肩負起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橋梁和紐帶的職責,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多次科普活動。
同時,張賓善于依托在企業設立的“省科協海智計劃工作站”,加大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利用海外科技團體及科技人才的專業技術和資源優勢為智能傳感器產業創新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