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傳感器圓的方的形狀各異,有拇指般小的,也有掌心般大的,封裝下藏著各種元件、電路的“小小世界”,讓張賓一直癡迷著。這就是讓他研究了將近20年的東西,也伴他一路披荊斬棘,成為技術領跑者,帶領自己所創立的“奧松電子”走出MEMS智能傳感器國產替代之路,綻放光芒。
張賓
個人簡介
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松電子”)董事長兼首席專家。多年來一直從事MEMS(微機電系統)智能傳感器研發,先后主持國家、地方和企業自主研發項目120余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超過150件,曾獲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杰出人才(創業)”“創業領軍人才”“創業英才”等多個榮譽稱號。他所創辦的“奧松電子”是全球少數具有MEMS半導體智能傳感器全產業鏈(IDM)的公司之一。
創業路雖遠,行則將至
已過不惑之年的張賓,最早接觸傳感器行業的時候,我國各類傳感器芯片幾乎依賴國外進口,且價格高昂。
面對國內傳感器技術與世界水平相比差距較大的境況,他畢業后進入廣州某知名上市公司任研發工程師,但工作兩年后項目戛然而止。國內傳感器研發的慘淡現狀“逼”他走上創業之路。
張賓重新振作并開始了濕度傳感器的研發。星光不負趕路人,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他研制出第一款產品“電阻式濕度傳感器”并投入量產,廣州奧松電子有限公司(現“廣州奧松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下文簡稱“奧松電子”)的創立如期而至,當時成為國內第一家做濕度傳感器的企業。乘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春風,“訂單大量從國外‘飛’進來,產品不愁銷路。”張賓笑著說道。
張賓樂觀認為,“選擇將自己的愛好做成事業,才能擁有長久堅持下去的動力”。他回想起那段創業的歲月,卻連用兩個“非常”向記者講述創業之難。
在2010年MEMS半導體智能傳感器芯片生產線啟動建設之初,“無經驗可循、無資金可借、無人脈可用”的處境讓他一籌莫展,然而在他看來最大的阻力是來自部分股東的反對。逆水行舟,張賓耐心與股東進行溝通,以及分析企業與行業發展前景和趨勢,最終達成一致。
張賓過去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不擅長借力,“比如說借他人的資金、資源、人脈。”2016年以前,由于對外接觸得少,他甚至不知道企業可以通過融資獲得資金支持。
“生產線的建設維護累計砸進上億元,我的資金無法再支撐長期研發。”這讓他轉向投資方借力,但剛開始接連失敗。他強迫自己適應挫折,苦練表達能力,以說服投資者相信公司的技術產品及發展前景。
“奧松電子”半導體生產線
終于在幾十次與投資者訪談后,張賓拿到了第一筆近1億元的融資,這是投資方對像他這樣科研型企業家的信賴。此后,張賓學會了向政府借力,主動承接重大科研項目,2018年獲得了一筆2千萬元的項目資金投入到產品研發及企業發展。
2016年后,在“奧松電子”發展趨于穩定,張賓決定每年拿出公司銷售收入20%以上的資金作為研發經費。同年,公司在有關部門的引薦下,正式遷到被企業和人才點贊為“離成功最近的地方”——廣州黃埔。
科研事雖難,做則必成
為推動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科研中的張賓是忘我的、完全投入的。
2016年,“奧松電子”建成了屬于自己的MEMS半導體智能傳感器芯片生產線。“攻克‘卡脖子’難題,轉化科研成果,我們花了8年時間。”他談到。
“團隊跟著我沒日沒夜研究學習,逐項攻關各個難題。”眨眼間5年過去了,但黎明前的黑暗總是最難熬的,2015年在生產線的搭建進入關鍵時期,設備故障頻發、關鍵工藝研發陷困、部分研發人員離開……他說:“問題接踵而來,那段艱難的日子讓我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