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蓋倫
科研儀器是個特殊行業,科學家不親自做產品,是很難做好的。我曾經只想做個教授,不想做更復雜的技術轉化工作。不過,既然已經走上了這條路,我就要一心一意做下去,爭取做出些成績,造出最“懂”科學家的儀器。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黃韶輝
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黃韶輝的采訪前后進行了一年。也恰恰是這一年,他的科研儀器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
現在,公司正開足馬力完成訂單交付。“我們在忙著完善用戶培訓和應用服務支持方面的工作。客戶把采購的儀器用好,產出優質的科研成果,我這條國產高端科研儀器研發之路才算走通了。”4月7日黃韶輝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產化攻堅戰。
看到新聞后,黃韶輝更覺使命在肩。與多數科學家不同,他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邊搞科學研究邊搞技術攻關,做國產高端科研儀器。
“科研儀器是個特殊行業,科學家不親自做產品,是很難做好的。”黃韶輝坦言,曾經他只想做個教授,不想做更復雜的技術轉化工作。不過,既然已經走上了這條路,他就要一心一意做下去,爭取做出些成績,造出最“懂”科學家的儀器。
在市場大潮中搏擊
黃韶輝的研究對象是熒光相關光譜單分子技術(以下簡稱FCS)。這種技術可以對微量溶液中或單個活細胞內的分子特性進行快速定量分析,在生物學、醫學、化學、藥物研發、微納技術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
2014年,他進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彼時,國內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但科研儀器依然受制于人,大部分高端科研儀器為進口。他長于儀器研發,而國內又需要國產儀器,“我想將個人事業和國家需要結合在一起”。
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支持下,黃韶輝不僅是在實驗室做基礎研究,還“親自下場”,從事科研儀器技術研發。2017年,黃韶輝在廣東成立了廣東中科奧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奧輝)。
“我們不缺人才,不缺技術,也不缺市場,為什么儀器行業的發展還是落后?”多年實操下來,黃韶輝認為主要卡在了兩個環節——從技術走向產品,從產品走向市場。
在這兩個環節中,科學家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FCS技術有廣闊前景,但要把這種先進技術轉化為普通研究人員可用的產品,對產業化人員提出了很高要求。他們既要有數學、物理、光學、機械與計算機等領域的知識,又要懂用戶需求、了解相關領域前沿科學問題。
因此,在國產科研儀器行業還較為薄弱的情況下,掌握核心技術的科學家就得親自參與“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的轉化。
一切并不容易。
黃韶輝記得,當年公司準備將樣機運送到國外參展。此前在實驗室中,他們已經做了各種測試,模擬長途運輸中可能出現的狀況。但當儀器被空運到美國后,依然無法正常運行。
“真實世界和模擬的不一樣。” 黃韶輝說,“這么多年來,在公司層面我們并沒有在儀器產品上進行太多顛覆性創新。我們需要面對市場和客戶的要求,不斷提升原理樣機的穩定性、可靠性和使用便捷性。”
而且,要想讓新產品被用戶接受,對推廣人的要求非常高。“因為我是科研人員,所以潛在客戶愿意坐下來聽我說話。我能講清楚技術的原理和應用,同時能匹配他們的需求。”黃韶輝說。
實現從1到100的跨越
雖然競爭對手都是儀器巨頭,但黃韶輝相信,國產企業也能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
黃韶輝團隊依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技術成功研發出世界首款桌面式熒光相關光譜單分子分析儀CorTector SX系列樣機。它體積小、操作簡單、性價比高,獲得國內外許多高端客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