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生態方面,4月,北醒與滴滴自動駕駛達成生態戰略合作,聯合推出了國內首款2K圖像級高精度激光雷達“北曜Beta”,此激光雷達針對L4級Robotaxi的場景具有超高性能和適配性。11月中,北醒和捷普聯合打造的全球首條量產256線級別車規激光雷達的生產線基本建成,并將于近期正式投入生產。這意味著行業最高線數的可量產車規激光雷達即將迎來量產落地。李遠介紹道,這是一條數字化管控的高度自動化產線,可實現最大100多道激光雷達核心環節工序的自動化生產,滿足多型號高精度激光雷達量產需求,總年產能超過30萬臺。“這條量產256線車規激光激光雷達的產線高度凝練了北醒過往交付超100萬臺激光雷達對量產的理解,也凝結了捷普作為制造業的巨頭對智能制造高度專業的理解。”
接連實現激光雷達行業頂尖產品、生產線的落地,獲得諸多合作伙伴的青睞,對于北醒來說,并非偶然,而是厚積薄發。據悉,除了滴滴、捷普的“橄欖枝”外,北醒還在2016年11月、2019年1月、2022年12月,先后三次獲得小米雷軍的順為資本的投資。
目前,北醒已經為世界500強企業、大型央企及科創企業提供極具競爭力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其中北醒激光雷達已廣泛應用于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能工業傳感等領域,合作伙伴包括滴滴自動駕駛、亞馬遜、中國中車、中國東航等國內外行業頭部企業。北醒率先踏入了激光雷達大規模商業化的時代。
執著投身爆發前夜的激光雷達產業
對于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年輕企業來說,北醒不僅是伴隨著中國汽車產業新能源化、產業化蓬勃發展而成長,還目光獨到,抓住機遇一躍成為了行業的頭部,這也成為很多汽車相關科技初創企業的縮影。
翻開創始人李遠的個人求學履歷到創業史,不由讓人想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一句話——“我之所愛,為我天職。”把自己感興趣的事,作為人生奮斗方向,并成就自我。碩士從師中國發光學奠基人之一的徐敘瑢院士,博士畢業于美國北卡的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李遠就是這樣的“科學家創業先鋒”。
在過去的十年,激光雷達、光刻機、光伏是光電子頂級的三個領域。向難而行,幾乎是基礎科學研究者的使命與價值。“當時,激光雷達應該是實現大批量的情況下最難的東西了,與其說是我的選擇,不如說是行業選擇了我。”李遠表示。“我有時覺得,做好激光雷達,也是一件對人類來說很偉大的事。當激光雷達的感知力上升,縮短車機決策的過程,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只需要減少一個點,就能挽救無數家庭。”
正如簡單的事情,往往蘊含巨大的意義,而當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其爆發的能量是驚人的。2022年,北醒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后又被評為“2023年度智駕獨角獸企業”。同時,李遠入選《財富》 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并獲2022年“30位科學家創業先鋒”。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預計,2023年國內乘用車前裝標配激光雷達交付將沖刺40萬~50萬臺規模。對此,李遠更為樂觀:“我覺得中國激光雷達行業的優勢突出,包括國家政策扶持、產業紅利、頂級科技人才和供應鏈的優勢。這幾年車載激光雷達的上車率幾乎是以每年100%的增速在增長,大盤的蛋糕還在不斷擴大。”他還對產業未來進行了預判,“雖然激光雷達行業門檻很高,屬于高度智力密集型企業,但對于中國來說,現在已經不是0-1的階段。而是有很多玩家一起能把它沖到10%,處于爆發前夜。”
【后記】
沉默寡言、只喜歡與數據打交道,這幾乎成為人們對從事“燒腦”工作的科研人員、程序員的刻板印象。與李遠聊上兩句,卻十分顛覆這種認知,他可稱作是:一個身懷“絕技”的科研精英、一個善于表達的商界領袖、一個目標明確的夢想追求者。而他所帶領的北醒,正加速讓激光雷達走進千家萬戶,描繪安全美好的智能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