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是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大趨勢和核心內容,也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
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工業和信息化部啟動實施了“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出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涉及38個行業、21個地區。作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寧波,中國工程院院士、自動化學會理事長鄭南寧建議,應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圍繞制造業發展的重點、難點,積極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
“當下,全球制造業格局正面臨重大調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智能制造成為這場變革中的主攻方向。未來,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綠色環保的制造模式將是重要的發展方向。”日前,鄭南寧在寧波舉行的2016國家智能制造論壇上如是說。
智能制造組成:研究+技術開發+產業化
智能制造究竟是怎么回事?用物聯網的基本概念簡單套用,就是把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制造設備連接起來,實現讓機器自己生產而幾乎不再需要人為參與的制造過程,這將直接引起生產方式的改變。
“但從現實來看,我國過去制造業基礎發展不平衡。”鄭南寧認為,“首先是機械制造業實力強大,但在信息領域制造業發展落后,存在短板;其次,央企是制造業的主力軍,在創新方面,一些企業沒有形成適應時代發展的創新體系,缺乏原創的東西,這就需要向國外同行學習,形成創新的體制和機制,將人的創造力激發出來;還有,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下,企業傾向于做短、平、快的產品,形成低水平、同質化的重復,沒有可持續的競爭力。”
“其實智能制造在國際上的意思是智慧制造。”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也指出,我國的基礎制造業離智能制造還有距離,“我國現在好多重大裝備不過關,核心是總體設計不如人,我國的離散工業應該盡力向個性定制、自動化與高效化方向發展,流程工業則應向高效化與綠色化方向發展。”
柴天佑認為,流程工業的智能制造模式應該是智能優化制造。“大數據、移動計算和移動網絡、智能技術為實現流程工業智能優化制造開辟了新途徑。”
智能優化制造是指以企業全局及生產經營全過程的高效化和綠色化為目標,以生產工藝智能化和生產全流程整體智能優化為特征的制造模式。柴天佑介紹,要做好智能制造,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問題,確定目標,將現在技術實現不了的問題用智能的手段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