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商君按:7月13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在第十六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17)》,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對白皮書進行了現場解讀。他認為,大網絡推動大融合,大平臺推動大變革,大數據推動大發展,數字經濟努力為經濟轉型升級、社會繁榮進步、國家創新發展貢獻智庫力量。
第一部分 什么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單部門的信息經濟階段。上世紀40年代,第二代晶體管電子計算機和集成電路得以發明應用,人類知識和信息處理能力大幅提高,1962年美國經濟學家馬克盧普提出“信息經濟”概念,認為“向市場提供信息產品或信息服務的那些企業”是重要經濟部門,信息經濟等同于信息產業的直接貢獻。
第二個階段是雙部門的信息經濟階段。20世紀80年代,大規模集成電路、微型處理器、軟件領域的革命性成果加速了數字技術擴散,數字技術與其他經濟部門交互發展加速。美國經濟學家馬克·波拉特在1977年指出,除“第一信息部門”外,還應包括融合信息產品和服務的其他經濟部門,即“第二信息部門”,信息經濟等同于信息產業貢獻加上融合領域的間接貢獻。
第三個階段是以網絡為依托的數字經濟階段。上世紀90年代起,互聯網商用技術日趨成熟,數字技術與網絡技術逐漸融合,特別是近些年來,世界各國加快實施寬帶戰略,光纖、4G網絡覆蓋水平、速率大幅提升,從人人互聯到萬物互聯,數字化技術發生深刻質變和巨大量變。1996年美國學者泰普斯科特在《數字經濟時代》中正式提出數字經濟概念,2000年前后,美國商務部出版《浮現中的數字經濟》和《數字經濟》研究報告,被廣泛接受。
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