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富論壇盛大舉辦,全球再次將目光聚焦在廣州。智能制造,正是世界眼中的“廣州關鍵詞”。“工業4.0”戰略的持續推進,智能制造成為各國搶灘布局的重頭戲。“中國制造2025”正驅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加速轉變,以廣州為核心的珠三角,是中國乃至全球的制造業中心,也因此成為財富論壇把握全球產業競爭新格局的窗口。
全球行業巨頭正紛紛布局廣州,探索傳統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結合智能制造的新道路,站在時代浪尖上,廣州將如何智贏未來?
千億雄心:開啟“制造”向“智造”轉型
到2035年,我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將激勵全社會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擦亮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閃亮名片。
“中國要保持增長態勢,必須另辟蹊徑、依靠創新。”5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接受記者的采訪,期待在財富論壇和大家探討智能制造的未來。
在他的眼中,中國制造以加工品聞名于世界,但隨著勞動力紅利消退和產業轉型壓力的到來,中國傳統制造業面臨著其他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與發達國家高端制造業回流的雙重夾擊。
智能制造,正是中國制造業突圍的主要途徑。作為世界級制造業集群之一,廣州和珠三角在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智能制造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數據顯示,廣州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基本確立。2016年,廣州市制造業基本涵蓋國家所有30大類產業,形成較為完備的制造業體系,工業經濟總量穩居我國城市發展第一方陣。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266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54.6%。
按照《廣州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廣州將重點圍繞機器人、軌道交通、智能成套裝備和系統集成方向,打造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集群。到2019年,預計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
抱著千億規模雄心,廣州正全面開啟“制造”向“智造”的轉型升級。
廣州智造:搶占全球“智造”發展制高點
廣州“智造”軍團愈發壯大,廣州企業家以開放的姿態,積極對接全球資源,搶占全球“智造”發展制高點。
以智能裝備產業集群為例,作為廣州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的集聚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截至目前全區共集聚知名智能裝備及機器人企業75家,2017年1~10月實現總產值達135.7億元,同比增加11.2%,約占全市規模的三分之一,已成為引領全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柱。
11月18日,華南區域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汽車智能裝備制造企業明珞裝備智能制造總部基地在該區動工。作為寶馬、奔馳、特斯拉、庫卡、發那科等整車企業和核心合作伙伴,明珞董事長姚維兵說:“我們整條生產線出貨前就可以完成調試,大大減少客戶現場調試的工作量。”
據了解,數字化虛擬調試技術是汽車智能裝備制造業的前沿技術之一。可用計算機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集成、測試及驗證,“過去調試一臺機器人大約需要100多個小時,現在明珞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時間。”
“我們站在了‘風口’上,”佳都科技董事會秘書劉佳介紹道,作為中國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的龍頭企業,包括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物聯感知在內的核心技術突破發展,智能技術已廣泛運用于中國3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
從另一個維度看,智能制造是實體經濟的“脊梁”,廣州“智造”軍團大力發展安上智能的“大腦”、接上互聯網的“云端”,進一步拓展實體經濟發展空間,不斷增強實體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巨頭云集:看中廣州智能領域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