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次大規模引入物聯網技術的共享經濟應用,共享單車是目前最成功的業務形態。共享單車的物聯網模塊核心解決的問題主要是開鎖和車輛定位跟蹤。功能盡管相對簡單,但是它創造了驚人的發展速度和運營商能簡單參與的業務模式。2016年下半年起,以摩拜單車為引領的各類共享單車快速投放,短短幾個月時間,全國共享單車的投放量就迅速達到千萬輛,根據國家信息中心2017年中發布的數據,全國共享單車大概有1600萬輛,使用用戶過億。
共享單車ofo、華為、中國電信簽署合作協議,ofo發展整車硬件,華為提供芯片,中國電信提供網絡,這種簡單三方的形式,便于運營商進入物聯網市場。美中不足的是單個共享應用的體量一般都不太大,應用替代更迭較快,發展過程中能否成為物聯網的載體也存在不確定性。因此,物聯網的共享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共享經濟本身的創新發展。
環保監測:環保風暴下需求釋放
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國策,各地的監管執法力度也不斷強化。物聯網應用不僅能解決當前監管實施上對監測數據收集不及時不全面、監測覆蓋難以到位、環保監測及檢查工作容易受阻、企業造假數據無法實時甄別、污染物質對監測人員健康影響等問題,還能基于歷史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
政府目前重點關注的環保監測主要面向水質監測、空氣質量檢測、土壤成分檢測。由于監測設備屬于高壁壘、高技術行業,主要設備主要是從國外進口,設備成本高是限制其規模快速擴展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相關技術完善,國內企業具備生產大部分監測設備后,國內監測設備在國有替代的進程中會得到較大的發展。與此同時,環保部對環境監測權進行集中化管理后,環保監控物聯網平臺會進一步整合,統一傳送信息到中央控制系統,環保監控物聯網由分散走向集中。
計量抄表:成熟且便于規模化發展
計量抄表這種業務形態具體表現為面向水、電、煤氣、熱等城市公共事業的智能儀表,主要有智能水表、智能電表、智能燃氣表和智能熱計量表等。由于各種智能儀表能實現遠程實時抄讀、智能精準計量、數據可視、技術成本低,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得到了快速的規模化發展。
目前,四類智能儀表中,智能電表滲透率最高超過80%,智能燃氣表次之超過50%,智能水表超過20%,智能熱力表最低不足20%。產生這么大差異主要原因在于,這四類公共事業本身的智能化程度。比如智能電表作為智能電網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便于與我國智能電網建設一并推廣覆蓋,滲透率就高。而智能熱力表由于成本高、壽命短、技術成熟度低,分戶熱計量改革進度慢等原因使其推廣較慢。發展前景上看,隨著智能電表開始進入了新一輪更換周期,仍將有較大的需求。智能燃氣表、水表也將進入快速滲透的階段,智能熱力表進展相對滯后。
物流零售:正在向消費末端延伸
基于LBS,通過RFID、GPS、移動通信網絡、GIS等技術的使用,實時掌握車輛位置與運載狀態的物聯網應用之前就已經發展很多年了,規模也比較大。電商蓬勃發展,物流服務成為網絡購物體驗重要的一個環節后,網絡購物與物流行業緊密結合,加速了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的應用進程。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無人售貨商店開始鋪開,利用RFID感應器、傳感器、掃碼器等技術實現識別結算,物聯網技術將更大程度的改變物流各環節的運作方式,應用向更小的消費末端拓展。
物聯網將會為經濟帶來新動力,對社會帶來新變革,它的業務形態也在發展變化。未來隨著更多成熟的業務場景的出現,會演變出更多有前景的應用形態,也會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