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互聯已成為行業未來發展共識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識別物聯網不同業務形態發展前景,本文對目前存在的熱點應用和未來預期較好的物聯網典型業務形態的前景進行分析,以期把握物聯網發展的脈搏。
工業互聯網:預期具有爆發式增長
工業互聯網是物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產業應用形態,打造工業互聯網已成全球趨勢。工業互聯網將實現工業生產機器的互聯、實時監測和資源調度,試想未來數以萬計的機器設備都被聯網,就會讓人感到興奮不已。業界普遍預測,2020年的工業互聯網產業將達到億萬級別。
但就目前而言,工業互聯網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其原因是有多方面因素制約著發展。首先在制造業中,很多中小企業都還處于工業2.0的水平,一套設備上線生產有特定的使用周期,改造起來成本高。其次生產線的自身數據是個封閉式內循環過程,不同代際設備數據接口的兼容性很差,實現數據互通難度比較大。再次最關鍵的是大多數中小制造企業都以盈利為目的,工業2.0綽綽有余,而提升到工業4.0,意愿與現實差距較大,所以目前工業互聯網只有企業巨頭參與。未來,這些巨頭在實現自身產品的智能化后,將其平臺開放,或將會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
智能家居:滲透率不足的潛在大市場
全球家庭數量眾多,家電設備、安防系統、能源管控的需求使得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空間足夠大。在這個市場上,既有海爾等傳統家電企業,也有小米等科技企業,通信運營商也在通信展上多次展示過相關產品。但從滲透率來看,國內外普遍都不高,基本都是個位數,而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滲透率就更低了。
對于家庭消費者來說,對智能家居的接受程度還是很高的,無奈智能硬件和物聯網系統平臺的價格仍然較高。雖然多數消費者改善生活的需求一直都有,可是由于經濟預算的限制、比較其他生活需求,更換智能家居的迫切程度就沒那么高了。價格昂貴是造成智能家居滲透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時家居設備連接標準不統一造成的體驗不佳、安全隱私等問題也不可忽視。解決滲透率不高問題取決于成本下降和消費能力的提升,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車聯網:有前途的新興產業
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國務院、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密集發布了與車聯網相關的發展戰略、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路測規范。在政策層面既有宏觀戰略指導,又有微觀規范指南,車聯網被定位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引領之一,政策支持很明顯。產業鏈上的參與方實力和意愿都比較強,汽車制造企業、通信設備商、互聯網企業、電信運營商等參與方都是產業巨頭,多方合作相互助力,商業模式比較清晰。
支撐車聯網的5G網絡商用時間也越來越近,5G將解決車聯網數據傳輸速率和容量問題,同時V2X技術加速落地,也將助推車聯網快速發展。不論政策、商業模式、技術環境,各個方面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隨著我國消費升級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車聯網發展前景會越來越明朗。
健康監測:具備規模發展潛質
健康監測能夠日益發展的關鍵在于其具備了較好的社會基礎和技術基礎。社會基礎就是老齡化和就醫難,像我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開始慢慢進入老齡化,老齡人口的監護需求不斷釋放,而現實情況是供不應求,具備能力又讓人放心的醫院數量太少。隨著醫療智能監控設備成本的下降并開始在社區滲透,以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使得不便出行的病患和有限的醫療接待能力之間的矛盾獲得了可行的解決途徑。
將來老齡化持續發展,一二線城市大醫院如果愿意開放能力,相信具備一定人口規模、健康持續監測能力、公眾信任度的智慧醫療物聯網應用就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我國BATJ等互聯網巨頭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已經紛紛開始戰略布局。
共享應用:在共享經濟中孕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