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將為20萬自來水用戶實行‘一戶一表’改造;“2020年起,株洲市三年內完成市區供水范圍內所有欠費小區的戶表改造”;“滕州市2019年起計劃改造自來水‘一戶一表、分表出戶’2000戶”;“太原22萬用戶年內實施‘一戶一表’用水改造”;“2019年青島市‘一戶一表’新改造25000戶!”,這些都是近半年內的新聞,前一陣子小編一篇文章提到,由于政策利好,智能水表市場未來出貨量還將持續快速增長,這政策利好其中就少不了近年來的“一戶一表”改造進程加快這一條。
相關閱讀:北京 | 智能水表今年再換50萬塊
早在1998年,國家發改委、建設部聯合頒發的《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中,就明確提出了“城市供水應實行裝表到戶、一戶一表、水表出戶、抄表到戶”的具體要求。而供水改造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復雜性和推進難度都不小,在全國各地實際推進過程中,往往因為各種原因進展緩慢。
“一戶一表”改造前期推進緩慢的原因
粗略總結,主要困難有以下幾點:
1.改造費用
“一戶一表”的改造使得自來水公司以及用戶雙方受益,但對于改造的費用許多用戶不愿意承擔,而自來水公司也無力全部承擔此費用,因此如何實現改造資金的來源是一大難題,如哈爾濱市在對老住宅進行一戶一表改造中實行“個人拿一點、單位出一點、自來水公司補一點”的原則。但總有些居民不愿意承擔致使改造進程減慢甚至終止。
2.管理體制
實施“一戶一水表”后,自來水公司的管理范圍勢必要延伸到用戶的分表,增加了維護的工作量,如對屋頂水箱的維護等,增加部分的產權和費用需要合理解決。
3. 其它問題
隨著高樓層的出現,加壓設備就成了供水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加壓設備主要是由高樓建設的單位進行安裝,維護資費由業主自行出資。在供水系統的管理方面,經常會出現二次加壓設備的維護缺漏導致的供水問題,由于地方性標準不一以及加壓設備安裝效果不同,許多加壓設備就可能不滿足國家規定標準,這樣就對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造成了許多困難。 包括供水管道的鋪設等等可能影響居民短期用水等等細枝末節的問題都會使得進展變緩。
雖然由于各種原因“一戶一水表”的改造戰線長、時間久,但顯然在智慧城市的推動下,近一年老舊小區的“一戶一水表”改造明顯加快。2020年4月9日,《河南省城市供水管理辦法》經省政府第77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河南省城市供水管理辦法》共8章51條,明確新建居民住宅應當按照一戶一表、計量到戶進行設計;城市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制度,非居民用水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等。
《辦法》明確,城市供水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建設單位應當在三個月內將工程檔案資料移交當地城市建設檔案管理機構。新建居民住宅應當按照一戶一表、水表出戶、計量到戶的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未實現一戶一表的已建居民住宅應當按照前款規定逐步進行改造。
新建小區完全實現一戶一表了嗎?并沒有!
在小編認識里,新建小區實行“一戶一表”是一個早就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搜了新聞卻發現并不是如此。吉安市一樓盤明明是新樓盤,水表卻不是一戶一表!
據吉安市吉州區康居帝景灣小區業主周先生說:“據我們了解,全吉安市只有我們小區是這種情況,包括一些很破舊的小區,人家都改造成一戶一表,我們這么好的小區,居然還不是一戶一表。”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說:“小區內進到各家各戶的水管是開發商自己安裝的,沒有經過水務公司安裝。”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吉安水務集團只認小區的總表,而小區內各家各戶的分表則由物業公司代為管理。
業主了解到小區管網是開發商自己建設的后,對管網的質量有些擔憂,他們發現,還沒用幾年,不少水表的金屬閥已經銹跡跡,甚至滲水。吉安市吉州區康居帝景灣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告訴記者,業主委員會將此事向開發商、吉安市水務集團、吉安市城鄉建設局、吉安市信訪局等部門進行反映,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任何的說法。
新建的小區竟然不是一戶一表,這聽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這個小區不是一戶一表,業主的權益又該如何維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