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北京市水務局局長潘安君做客“市民對話一把手”直播訪談節目時透露,今年北京市將繼續增加永定河上游生態調水量、更換50萬塊智能遠傳水表,同時派水務聯絡員進街道參與基層治理。
2019年,北京市永定河流域實現了大量補水,生態環境得到一定的修復。潘安君介紹,2019年通過萬家寨引黃工程、冊田水庫、友誼水庫、洋河水庫等向官廳水庫調水3.3億方,其中萬家寨引黃水量2億方。官廳水庫向下游河道進行生態補水,累計出庫水量超過3.38億方,北京境內有水河段達130公里,占總河長的76%,山峽段河道40年來首次實現不斷流。今年,計劃增加永定河上游萬家寨引黃水量及冊田、友誼等水庫向官廳水庫的生態調水量,同時計劃加大官廳水庫向下游山峽段及平原段的補水量,盡早實現永定河生態修復目標。
保障供水安全是體現民生水務的重要方面,潘安君介紹,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共完成自備井置換316個,受益人口約30萬人,置換水量約8.5萬立方米/日;完成397個老舊小區內部供水管網改造,均超額完成任務。
2019年,北京市水務局組織自來水集團已完成了54萬戶居民的智能遠傳水表更換工作,今年,計劃再更換50萬塊以上。除了按計劃更換智能遠傳水表之外,市自來水集團還會對更換意愿強烈的小區同步開展更換工作,凡是50%以上居民要求更換的小區,通過居委會申請,就會納入計劃,安排進行水表更換。自來水集團到時也將通過96116服務熱線,接受申請。
水表正在發揮更大作用
01、水計量應用地位不斷延伸
供水計量是民用四表計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精準有效的供水計量不但體現著計量技術的進步,更具有實際意義,直接反映了社會民生質量提升和保障。
隨著城鎮水務事業科學發展,水計量的應用地位還將持續延伸,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水計量逐步發展成為城市智慧水務的水處理全程計量數據鏈:原水取水計量—進廠配水計量—水處理過程計量—出廠計量—區域計量—N級DMA計量—中間泵站進出水計量—用戶計量—污水收集計量—區域污水計量--污水管節點計量—污水泵站計量—污水進廠計量—污水工藝計量—中水回用計量--達標排放計量。
(水計量正在發展成為城市智慧水務的水處理全程計量數據鏈)
02、智能水表應用不斷發展
因智能水表可以有效減少抄表工作量,并且智能監測和水表集抄數據開發可以為水司管理提供更大的幫助,雖然價格上相對于機械水表較高,但依然受到各水司的追捧。2019年底環球表計也發布了對水表行業排行靠前的幾家表企經營情況分析,可以看到各水表廠也在不斷加強智能水表研發投入,且智能水表已真正的為企業帶來效益,有些企業甚至實現業績高速的增長。智能水表中又以NB-IoT智能水表和LoRa智能水表占據市場比例最高。此前不少專家分析,2020年將是智能水表高速發展的一年,而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安裝有智能水表的地區極快的推廣線上繳費途徑,既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又保障了水司的穩定收益。有行業人士推斷,此次疫情過后,社會會更加的關注到智能水表應用這塊。
03、品質是爆發的基石
發展到現在,智能水表基本出貨穩定,產品和相應的服務都有了提升。但也并不意味著一切都已成熟。在智能水表推廣應用的初期,因為標準、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面問題,行業走過不少的彎路,現在也時有發生。
前期的智能水表技術不夠成熟,不少水司斥巨資更換了智能表,但使用后問題太多,最后迫不得已又花一大筆費用把智能表的電子部分拆除,重新當機械表使用,一來一回,試錯成本太高;
智能表的后期維護以及服務廠家跟不上,水司也無專業人士,水務公司非常的被動以及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