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主要地區分布
海洋傳感器領域發表SCI論文排在前15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中國、法國、英國、日本、意大利、德國、加拿大、印度、西班牙、俄羅斯、澳大利、韓國、荷蘭和挪威。其中美國在該領域發文量為3267篇,占全部總量的30.9% ;該領域發文量排前5位的國家研究論文數量達到該領域研究論文數量的59.7%。
圖1 海洋傳感器領域研究論文地區分布
4.2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傳感器領域論文數量TOP10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遙感、海洋學、影像科學與攝影技術、工程、氣象與大氣科學、地質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光學、海洋與淡水生物學、地球化學與地球物理學等方面。
圖2 海洋傳感器領域主要研究方向
對海洋傳感器領域論文關鍵詞進行主題聚類,主要的研究方向分為三個方向,海洋主題方向有探測對象、探測數據以及傳感器。紅色聚類塊的主題詞主要聚焦在海洋年際變化、溫度、海洋環流、海洋渦旋、海洋動力、海洋高程、海浪、海洋浮游植物等海洋參數方面;綠色聚類塊主題詞主要聚焦在遙感數據、Modis數據、氣象衛星、海冰、海面溫度、海洋氣溶膠、高分辨率等觀測數據方面;藍色聚類塊主題詞主要聚焦在水色掃描儀、遙感探測、海色、海色影響、渾濁海岸、大氣校正、氣溶膠光深度、光譜、海灣、懸浮顆粒物、沿海水域、光吸收等傳感器等方面。
圖3 海洋傳感器領域主要關鍵詞聚類(點擊放大)
4.3 主要研究機構
海洋傳感器領域發文量TOP30機構分別來自美國、中國、法國、英國、日本、俄羅斯、歐盟、印度和加拿大。其中美國機構有16家,總計發文3085篇,占TOP30機構發文總量的62.7% ;中國機構有3家,總計發文652篇,占TOP30機構發文總量的13.7%。
該領域發表論文排名前5位的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文612篇,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發文522篇,中國科學院發文345篇,美國加州大學發文344篇,法國國家科學院發文193篇。
TOP30機構中,比較早的發文在20世紀70年代,并且大部分機構來自美國,其中中央華盛頓大學自1973年開始在該領域開展研究,并持續研究到現在;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邁阿密大學、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哥倫比亞大學、在該領域的研究均保持在40年以上,美國海軍早在1976年開始在該領域進行研究,但是2013年之后,就再無相關研究論文產出。加拿大漁業部自1979年開始進入該領域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并持續到現在。
表3 海洋傳感器研究領域SCI發文排名TOP30機構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海洋水色衛星、海洋大氣校正、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算法、遙感衛星、模型、校準、變異性、反射率、浮游植物、葉綠素、航空網、氣候、圖像、表面等。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海洋水色衛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海洋大氣校正、高分辨率輻射計、遙感衛星,變異性、模型、留水輻射率、校準、海面溫度,折射率、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儀、葉綠素等。
中國科學院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海洋水色衛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大氣校正,變異性、算法、遙感衛星、海洋顏色、回填、沿海水域,浮游植物、SEAWIFS圖像、反射、葉綠素、葉綠素等。
美國加州大學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海洋水色衛星、浮游植物、變異性、海洋顏色、葉綠素、遙感、模型、大氣校正、算法、圖像、吸收、廢水、散射、加利福尼亞電流、系統、溫度、表面等。
法國國家科學院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海洋水色衛星、葉綠素、循環、變異性、模型、大氣校正、遙感衛星、海洋色彩、地中海、浮游植物、動力學、海水、反射率、表面、海面溫度、年際變化等。
南佛羅里達大學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海洋水色衛星、海洋顏色、遙感衛星、大氣校正、沿海水域、葉綠素、模型、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變異性、浮游植物、吸收率、遙感反射、算法、光學特性、圖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