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模型、海洋顏色、可變性、算法、循環、固有光學特性、海洋水色衛星、遠程傳感、吸收、圖像、大氣校正、廢水、葉綠素、浮游植物等。
國家海洋局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海洋水色衛星、大氣校正、驗證、模型、算法、海洋顏色遙感、海洋顏色、沿海水域、衛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SEAWIFS圖像、可變性、浮游植物等。
邁阿密大學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海洋水色衛星、大氣校正、驗證、海洋顏色、模型、海面溫度、變異性、圖像、北大西洋、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掃描儀、電離輻射度計等。
馬里蘭大學的主要研究主題方向有算法、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海洋水色衛星、驗證、海洋顏色、模型、遙感、大氣校正、海面溫度、可變性、標定、游植物、高分辨輻射計等。
表4 海洋傳感器領域主要機構研究方向
海洋傳感器領域發文數量TOP30機構之間也有密切的合作關系,尤其以國內合作最為密切,國外合作較少。
美國的科研機構和高校之間的合作非常密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合作最為頻繁的是科學系統和應用公司,其次是馬里蘭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同時也和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有合作;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的密切合作伙伴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邁阿密大學和中央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的密切合作伙伴是哥倫比亞大學、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科學系統和應用公司和馬里蘭大學是密切的合作伙伴。
中國的國家海洋局和中科院以及中國海洋大學都是密切的合作伙伴,中科院與中國海洋大學之間也有科研合作。
法國的巴黎第六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院之間有密切合作;英國的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和南安普敦大學在該領域有科研合作。
圖4 海洋傳感器領域TOP30機構合作圖(點擊放大)
五、海洋傳感器專利技術分析
5.1 主要地區分布
海洋傳感器領域專利申請數量較多的是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德國、英國、加拿大和法國。其中中國申請專利1074件,排在第一位,美國申請專利267件排名第二,排在第三位的國家是韓國,申請專利214件。
圖5 海洋傳感器領域專利技術區域分布
5.2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傳感器領域專利技術方向主要集中在測量參數、應用領域、信號控制三個方向,其中測量參數和應用領域的研究方向比較多。測量參數主要有化學物理性質(G01N)、重力(G01V)、距離(G01C)、速度(G01S)、特定變量(G01D)、溫度/ 熱量(G01K)、力(G01L)、平衡(G01M)、電磁(G01R) 等;應用領域有船舶(B63B)、污水處理(C02F)、漁業(A01K)、土層/ 巖石(E21B)、水下設備(B63C)等;信號控制方面主要是對測量值和信息的傳輸系統(G08C)。
圖6 海洋傳感器領域技術布局TOP10
5.3 主要研究機構
海洋傳感器領域專利申請TOP25機構分別來自中國、美國、韓國和日本,中國機構有16家,美國、韓國和日本機構分別有3家機構。其中美國海軍安全部和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均超過了40件,排在前兩位;其次是中國海洋大學、日本沖電氣工業株式會社、國家海洋技術中心、韓國海洋科學技術源和天津大學在該領域的專利申請也都超過30件,排在前6位。專利申請數量超過20件的機構還有浙江大學、浙江海洋大學、大連科技學院和韓國大宇造船海洋株式會社。
圖7 海洋傳感器領域專利申請數量TOP25機構(點擊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