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內企業各產品數據手冊以及企業公告等公開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對中國射頻三大件市場相關企業進行了技術層面的競爭格局劃分。電科思儀和成都玖錦處于產品性能的第一梯隊,鼎陽科技、普源精電、創遠儀器、優利德等企業位于產品性能的第二梯隊。
——市場布局端:國內廠商緊抓窗口機遇期,基本實現了高中低端市場的全面覆蓋
市場端方面,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產業鏈重構為國內廠商帶來了窗口機遇期,國內廠商例如普源精電、鼎陽科技、優利德等,紛紛通過 IPO 募集資金,以期抓住機會窗口,進一步擴大在國內市場的影響力。
在原本外國廠商壟斷的高端市場實現國產化突破之后,以電科思儀、成都玖錦、鼎陽科技、普源精電等企業為代表的國內廠商已經基本實現了國內高中低端市場的全面覆蓋。
——市場競爭端:上市企業營收快速增長,國內廠商地位不斷提升,高端產品市場替代空間更為廣闊
此處選取了電子測量儀器行業中對射頻三大件相關業務進行數據披露的企業進行匯總分析,普源精電采用其射頻類儀器業務營收,鼎陽科技采用其波形和信號發生器、頻譜和矢量網絡分析儀業務營收,創遠儀器采用其信號分析與頻譜分析、矢量網絡分析業務營收。
通過匯總發現,2018-2020 年選取企業射頻三大件相關業務增長勢頭迅猛,2019 年選取企業射頻三大件相關業務營收增長 29.92%,2020 年選取企業射頻三大件相關業務營收增長 24.41%; 與此同時,選取企業射頻三大件相關業務在中國市場中的占比也逐年提升。綜合以上數據,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市場中國內廠商的市場地位在不斷提升。
注:普源精電與鼎陽科技尚未發布 2021 年整年細分產品數據,因此此處 2021 年數據僅包含普源精電和鼎陽科技相關業務的 2021 年上半年數據。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及測算數據,在整個中國電子測量儀器市場中,是德科技、羅德與施瓦茨、安立、泰克、力科等國外廠商的市場份額總和在 40% 左右,由于高端產品市場幾乎被國外廠商壟斷,由此可見在高端產品市場,國外廠商的市場份額遠在 40% 以上。
上述上市公司產品主要定位于中端,但除此之外,國內已經實現高端化突破的企業,例如電科思儀、成都玖錦等,目前并未上市,其信號發生器、信號分析儀和矢量網絡分析儀等產品均突破了 50GHz,均可對標國際一線品牌同類儀器指標,已經成為了國外廠商在中國高端產品市場的直接競爭對手,因此在高端射頻三大件產品領域,存在著廣闊的競爭與國產化替代空間。
3、中國射頻三大件國產替代路徑:國產替代已是大勢所趨,國內廠商如何破局
——突破技術壁壘
射頻信號發生器、頻譜和矢量網絡分析儀技術核心主要基于射頻微波電路和數字信號處理等學科,產品主要的技術門檻在于射頻微波電路設計以及數字信號分析算法、軟件平臺等,涉及到較多的微波電磁波和通信理論,應用的射頻芯片技術復雜且成本較高,前期研發投入大。
與此同時,隨著 5G 通信、雷達、物聯網、汽車電子、衛星通信等下游應用領域的快速發展,使得頻域信號測量的應用范圍得到擴展,下游應用領域對于頻域測量儀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實現國產替代,必須需要突破中高端射頻三大件產品的技術壁壘 ,例如當產品達到 26.5GHz 的測量頻率范圍后,產品的射頻芯片、射頻材料、射頻連接、微波仿真、微組裝電路工藝等相關技術的設計難度和成本也迅速提升,因此中高端的射頻三大件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需要迫切地實現中高端產品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