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質量才是最正確的方向,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以技術及供應鏈整合的方式為客戶創造價值。”林澤佑指出,在光電耦合器這個領域上,使用者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品質,因此群芯微電子從生產工藝、產品設計開發上進行改善,通過多重管控來實現最優質的的品質表現。
03、資本市場趨于理性和深度,企業核心技術實力將成為關鍵
走進2023年,中國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深層次變革,特別是股票發行注冊制的全面放開,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功能作用明顯提升,特別是集成電路等“卡脖子”技術攻關領域。
在新的局面下,未來傳感器廠商登陸資本市場的難度將會如何發展?今年初傳感器產業掀起的IPO熱潮能否繼續持續?這些問題備受業界關注。
針對這個問題,林澤佑認為,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難度其實是相對降低的。李丹勇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擁有核心技術的專精特新類企業,資本市場仍然比較青睞。
李寧子也指出,近年來,資本市場逐漸向芯片及新能源等新興科技領域傾斜,智能傳感器作為其中一個僅次于芯片的重要核心零部件,越來越受到重視,屬硬科技賽道投融資熱門領域。“對于傳感器企業而言,這些利好消息帶來了良好的成長機遇,加快了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步伐。”
但就短期來看,受整體經濟形勢壓力增大、終端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集成電路、傳感器行業今年的投融資熱度有所下降。
林澤佑坦言,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行業投融資情緒化嚴重,“要么募不到錢,要么投不進好項目”,回暖亟需積極信號,優質標的項目稀缺,更多機構選擇持幣觀望。
“不同于早期的互聯網回饋快速,硬科技的技術發展需要一段時間積累,這是一個路程長但卻正確的跑道。”劉飛表示,盡管今年的投融資規模相比去年甚至前年是下降的趨勢,但也有公司獲得了數億元的融資,其實從整個行業來看,還是在穩步向前的狀態。
總體來說,產業整體上升趨勢明顯,但資本市場也越來越趨向于理性和深度。“可以預見的是,無論是投融資,還是IPO,未來對企業自身技術實力的要求會更高。”焦宏琛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