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 行業前瞻】隨著“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將會不斷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眾多領域都會獲得巨大發展,整個電子信息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推出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確定了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四大細分行業,作為到2025年我國新一代信息基礎產業的發展重點。
根據行業目前的發展水平和市場需求,這四大細分行業,將成為未來我國中長期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并有望在“十三五”期間迎來黃金發展期。
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將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逐步縮小
集成電路是指通過半導體工藝將大量電子元器件集成為具有特定功能的電路。本路線圖主要包括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制造、集成電路測試封裝、關鍵裝備和材料等內容。
全球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復合年均增長率為4%。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增長速率卻相當快,在2011年~2015年間約為840億~1180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2%,2016年~2020年間,復合年均增長率降為8%,2021年~2030年間,復合年均增長率降為3.5%。由此中國集成電路市場在2015年將占到全球市場的36%,2020年將上升至43.35%,而到2030年將占到46%,成為全球最大集成電路市場。
中國集成電路的國內產值在2015年預計達到483億美元,滿足國內41%的市場需求;2020年預計達到851億美元,滿足國內49%的市場需求;2030年預計達到1837億美元,滿足國內75%的市場需求。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提升集成電路產品自給率,同時滿足國家安全需求、占領戰略性產品市場,始終是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最大需求和動力。
面向需求,未來我國將著力發展集成電路設計業,加速發展集成電路制造業,提升先進封裝測試業發展水平,突破集成電路關鍵裝備和材料。
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幅增強。移動智能終端、網絡通信、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重點領域的集成電路設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16/14nm制造工藝實現規模量產,封裝測試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關鍵裝備和材料進入國際采購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實現跨越發展。
我國將根據產業發展需求,逐步擴大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規?;蛟O立二期、三期基金;加強現有政策和資源的協同,如集成電路研發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支持共性技術研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支持產業化發展,這些資源要加強協同,形成合力;加強人力資源培養和引進,加強微電子學科建設支持;制定技術引進、消化、吸收政策,給予扶持;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聯動機制。
信息通信設備: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和創新體系
信息通信設備產業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現代通信技術等獲取、傳遞、存儲、處理和應用信息的系統和裝置,主要包括無線移動通信設備、新一代網絡設備、高性能計算機與服務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