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儀器儀表行業即將踏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儀商網憑借深厚的行業積累,為您前瞻趨勢,指引方向。隨著 5G 與物聯網深度融合,智能、互聯儀...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姜鵬、副研究員陸曉偉、包信和院士團隊開發了柔性、可穿戴長波紅外光熱電探測器,并將其用于電子皮膚非接觸溫度感知。...
近日,美國布朗大學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上描述了一種無線通信網絡。它可有效地傳輸、接收和解碼來自數千個微電子芯片的數據。 無線通信網絡能處...
可穿戴設備是一種可以安裝在人、動物和物品上,并能感知、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計算設備,傳感器是可穿戴設備的核心器件,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是人類感官的延伸,增...
近日,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敏芯股份)舉行投資者關系活動,公司董事會秘書董銘彥、IR蔡芳祺參加交流,以下是本次投資者活動中提到的具體內容...
向上的增長態勢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發布的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傳感器市場規模達16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42億美元,復合...
在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下,安裝在機器人或人體上的可穿戴傳感器憑借在物聯網、環境保護、軟機器人以及個性化醫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而備受關注,它們極大地擴展了人...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美國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研究人員受折紙啟發創造出一種新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有朝一日可用于檢測器官微小變形從而預測疾病,也可用于可穿戴...
由于構成水伏器件的功能化納米材料間缺乏有效的綁定機制,嚴重制約了蒸發驅動的水伏效應在可穿戴傳感電子領域的應用。在不犧牲納米通道結構和表面功能特性的前提...
汽車芯片巨頭博世半導體部門在華發布多款傳感器新品。在上海舉辦的慕尼黑電子展期間,博世面向中國市場推出四款傳感器,包括氣壓傳感器、磁力計、顆粒物(PM2.5...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們對開發可穿戴或貼片式電子產品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開發具有多種感官的電子皮膚對于康復、醫療保健、假肢、機器人等各個領域都是至關重...
可穿戴電子設備近幾年發展迅速,其目標是輕量化、小型化和高度集成。作為可穿戴電子設備之一的可穿戴表皮傳感器的趨勢是迅速將輸出的生理信號轉換為易于讀取或可...
汗液中包含了很多人體健康信息,利用可穿戴式汗液傳感器可以從中收集各種生理數據用于監測人體健康。金屬有機框架(MOFs)作為傳感器一種新型的電子活性材料,將MO...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王學文教授課題組與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宋維濤合作,報道了一種可用于人體健康監測的柔性纖維應變傳感器( Adv. Mater. 2022, 2107511)。在...
近日,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MEMS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孫立濤教授研究團隊在MicrosystemsNanoengineering上報道了一種新型可穿戴無縫多模傳感器,該傳感器能...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先進光電子研究院周國富教授團隊Laurens T.de Haan研究員在可穿戴式刺激響應性液晶光子傳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美國五角大樓與智能傳感技術公司Teledyne FLIR簽訂合同,后者將為美國軍隊開發一種“大規模可穿戴式”化學探測器,以保護他們免受戰場上的化...
近日,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助理教授周冰樸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新穎的復合介電體,實現了穿戴式柔性電容式觸覺傳感器的高靈敏度和超寬線性范圍的同...
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英飛凌(Infineon)近日宣布與Blumio公司達成協議,雙方將基于英飛凌Xensiv毫米波雷達芯片組,聯合開發可穿戴式血壓傳感器。這種...
昨日下午,由華米科技創始人黃汪親自上臺主持的“AI創新大會”,帶來了華米五大健康算法、一個傳感器、一個芯片。其中,第二代PPG生物追蹤光學傳感器BioTracker ...
近日,中德兩國高校科研人員合作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一種高導電性的二維材料和多孔結構的聚乙烯醇縮丁醛,制備出了一種高靈敏度的柔性壓阻傳感器,未來可廣泛應...
人機工程學行業領先者ProGlove,正在響應客戶在制造、分銷和物流方面的需求,尋求一種智能解決方案,以幫助工人保持適當的社會距離。利用其MARK系列可穿戴條形碼...
TDK公司近日推出了InvenSense ICM-42688-P高性能運動傳感器,該6軸MEMS IMU器件(MotionTracking?)在2.5mm x 3mm x 0.9mm的封裝中集成了一個3軸MEMS陀螺儀和一...
Yichao Zhao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他和美國集成生物電子,材料與工程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一次性的獨立式電化學傳感系統(freestanding elec...
世界永遠不會擺脫疾病,但通過技術進步可以實現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眼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上下的心。抗擊肺炎病毒疫情的一個關鍵性挑...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助理教授高偉領導團隊,開發了一種可大規模生產的可穿戴傳感器,通過分析人體的汗液,可以監測人體血液中的代謝物和營養素,以發現可能...
根據研究公司Gartner的最新預測,到2020年,全球用戶在可穿戴設備上的支出將達到520億美元,較今年增長27%。Gartner表示,終端用戶將在智能手表和智能服裝上花費...
據澳洲網報道,近日,全球首款被放置在準媽媽肚子上的可穿戴傳感器,開始在澳大利亞試用,來監控孕婦及其腹中嬰兒的狀態。該傳感器可以用來測量寶寶的心率、宮縮...
為提高石墨烯基纖維傳感器在小應變范圍內的靈敏度,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丁古巧課題組提出了通過結構化設計減少石墨烯與高分子接觸面積來...
據香港媒體的報道,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日前研發2款可隨身使用的空氣監測儀器——“即插即用的空氣污染監測系統”及“穿戴式懸浮粒子監測系統”,用來監...
JC-WPT9300是北京東方中科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針對新能源汽車、消費類電子、可穿戴設備的全自動化無線充電測試測量系統;該系統可完成最大六個自由度...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從懷萍教授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南京大學等單位合作,成功制備出一種高強度、自支撐、超薄石墨烯薄膜,...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個結合了量子傳感器的可穿戴頭部掃描儀,能夠在人體移動時記錄大腦活動。該設備的原型已問世,實現了有史以來...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潘曹峰研究團隊,基于摩擦納米發電機原理,研發制備了一種透明可拉伸觸覺傳感器(Triboelectric Tactile Sensor, TETS)...
穿戴式醫療儀器可實現對人體非介入式、無創的醫療監測,具備可移動操作、使用簡便、長時間持續工作等特點。可以減少病人的生理和心理負擔,達到更好的檢測效果。...
隨著可穿戴電子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興起,海內外科學家開始關注柔性熱電材料與器件的研究。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科研人員研制出可利用人體體溫發電的新材料...
近期,我國研究團隊的電泵浦有機激光器研究獲進展。據悉,這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激光課題組的研究。長春光...
近幾年,可穿戴設備逐漸成為一個熱詞,從智能手環到健身腕帶,再到VR眼鏡,這些產品將數字智能時代最尖端的科技呈現在我們面前。其發展可追溯至1975年,也就是Ha...
可穿戴設備不再僅是在炫酷的科幻電影中才能看到的東西,可穿戴設備已經蔚然成風。最初,可穿戴設備很簡單,例如走路或跑步計步器。不過,經過短時間后,可穿戴設...
近日,從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標準化體系建設正加快推進,前期主要關注人工智能在線服務平臺和人工智能產品的智能化分級。...
電容式傳感技術廣泛應用于業、汽車、醫療設備到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等日常消費性電子產品當中,這項技術能夠快速普及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輕易地提升設備的使用者...
人體汗液中富含大量潛在的與健康和疾病相關的標志物,相比較常規的血液和尿液檢測,其具有非侵入(Non-invasive)和實時連續監測等優勢,因此可穿戴汗液傳感器的...
隨著網絡通信的快速發展,萬物互聯成為了ICT發展的大方向,智能硬件技術也在高速發展,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無人機等逐步走入大眾生活,同時智能硬件也與...
2016年即將過去,展望2017年顯得充滿期待,可是有行業人士則認為正在火熱的可穿戴設備在新一年有點“低調”,究竟為何會做出如此評論,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回事。...
近日,某市場調研公司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16年第三季度)》可以看到可穿戴設備成績驕人。該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
近年來,國外發展的軍用可穿戴裝備種類很多。如可穿戴外骨骼、作戰服、頭盔、單兵電臺等,尤其是運用仿生技術的可穿戴外骨骼和智能作戰服備受關注。美國已先后推...
可穿戴設備領域剛剛興起,消費者和他們的口味變化莫測。隨著市場逐漸成熟,我們見證了一些公司的成功和另一些公司的失敗。有意思的是,公司規模與其可穿戴設備是...
在2016年結束,可穿戴設備的銷售總量可以達到1億100萬。而公司在報告里所說的可穿戴設備包括所有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健身追蹤器以及智能衣服等等一系列的智能...
吸引半導體廠積極研發運算能力更強,且封裝尺寸更小、耗電量更低的新一代數位訊號處理器(DSP),藉此打造高品質錄音與播放等進階多媒體功能,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
第二十二屆華南國際電子生產設備暨微電子工業展(NEPCON South China 2016),將有一大波代表電子制造領域的新產品、新科技和工業解決方案得到完整呈現,這其中...
8月30日至9月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第二十二屆華南國際電子生產設備暨微電子工業展(NEPCON South China 2016),將有一大波代表電子制造領域的新產品、新科技...
便攜式電子產品與我們的生活日益密切,使用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消費新潮流。在市場日益顯著增長的同時,如何提高電量計的準確性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添加電...
可穿戴設備市場持續火熱,據分析機構表示,2016年全球可穿戴設備批發銷售收入預計將增長31%,智能手表占最大營收份額。健康手環將占最大出貨量份額,但其平均銷...
穿戴式設備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甚至還有人認為,可穿戴式設備將在未來淘汰智能手機,成為智能設備的新式科技。這個設想其實一點也不夸張,我們現在身上穿的衣服...
最后再總結一下可穿戴機器人產業的成功要素都有哪些。首先是價格。根據殘障程度,可穿戴設備的價格也會有所不同;殘疾馬拉松選手克萊爾·洛馬斯所使用的Rewalk產...
可穿戴智能設備透過服務將是最大市場而非硬件本身,服務通過可穿戴智能設備來體現,提升用戶科技體驗,而基于數據采集、分析等環節,依托人工智能算法,為佩戴者...
全球智能穿戴市場規模巨大,2015年全球智能穿戴市場規模達到7787萬部,在2015年四個季度中,第四季度的市場規模超過了20000萬部,突破歷史極限。...
根據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最新發布的題為“Portable Gas Detection Equipment Market - Global Industry Analysis, Size, Share, Growth, Trends and Fo...
市場研究機構Argus Insights從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間針對136,000位消費者進行一項有關穿戴式裝置與應用程式(APP)的調查。這項調查研究檢視穿戴式裝置與App之...
消費類電子產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有無數種各類用途的設備,從專業設備到個人消費品。雖然存在性能和功能的差異,但是消費類電子產品往往遵循相同 的設計趨勢...
著眼于可穿戴式電子產品的成長態勢,全球各地的實驗室不斷致力于整合織物(時裝的原材料)與電子顯示器。許多研究人員們陸續展示各種可改變色彩的織物,但比利時微...
![]() |
![]() |
![]()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0033號 |
粵ICP備16022018號-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