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羅氏診斷與島津銷售差額在1億美元左右。
▲全球科學儀器TOP20企業
來自:美國化學會(ACS)旗下的C&EN雜志(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2020年全球儀器公司市值TOP20排行榜,儀器信息網整理
以全球質譜儀市場為例,據SDI的數據,市場主要參與者沃特世、丹納赫、布魯克、安捷倫、賽默飛、島津等公司占據了近90%的市場份額,其他企業市場空間非常有限。
發展路線方面,由于涉及學科廣、類型多,多需要復合型人才,這決定了該產業的發展路徑可能更適合走并購路線。
比如行業兩大龍頭賽默飛世爾和丹納赫,均是借由資本市場的助力,收購細分領域技術領先的小企業,才逐步發展成行業巨擘:
賽默飛世爾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56年,前身熱電公司(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on)和飛世爾( Fisher Scientific)在2007年合并成為賽默飛世爾科技。據不完全統計,賽默飛世爾的并購數量超70次。
丹納赫更是業內知名的“并購之王”,成立30多年以來,累計進行了超400次并購重組。在過去的7年中,丹納赫超過50%的收入是通過并購得來。
科學儀器的高技術壁壘、先發優勢以及下游客戶粘性高等特點使其格局相對穩定,國產想要后來居上并不容易。
從0到1起步,突破核心技術要一點點實現
科學儀器的研發是一場馬拉松,有人形容,國產儀器公司,還正在活動筋骨,想要在短期內實現質的突破,挑戰巨大。
但情況正在改變。
隨著對于該領域關鍵性的更深刻認識,以及資本市場的追捧,國產替代至少有了破局的希望。
在二級市場上,國內已有多家上市科學儀器企業,多數企業的營收在10億以內,體量不大,但其中不少產品確實填補了國產空白。
比如
在研發難度較高的液相色譜、質譜儀上:聚光科技國內首家在三重四極桿質譜實現商業化的企業;安圖生物微生物質譜產品的量產標志國內企業擠入該品類全球前列,2019年就賣出了52臺;去年IPO的禾信儀器的飛行時間質譜儀在國內也實現突破…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進展。
▲2021年新上市的儀器/耗材企業名錄 儀器信息網整理
一級市場方面,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共有12家臨床質譜企業完成融資,其中
去年3月,佰辰醫療獲得3億元C輪融資,為目前臨床質譜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
匯健科技一月內完成兩輪融資。
凱萊譜(迪安旗下)、英盛生物、瑞萊譜、豪思生物距上一輪融資時間都不超過半年。
▲2021年高端儀器賽道投融資情況
有投資風向標之稱的高瓴資本在質譜行業的落子也非常多,橫跨一二級市場,包括:英盛生物、凱萊譜、安圖生物、華大基因,其中華大基因和安圖生物都是最早做飛行時間質譜系統的公司,華大基因目前在質譜檢測方向已經推出了超過10款的試劑產品,
總體來看,國內儀器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基礎薄,缺少明星企業。在某些細分領域,部分企業實現了技術突破,但在大多數高端領域,仍處于0到1的起步期。
越是起風時越要保持冷靜
中美兩國高端儀器市場環境并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