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夯實智能制造基礎,避免實踐誤區。智能制造首先要實現基本功能,包括企業信息縱向橫向互聯互通、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質量管控追溯、預測性維護、安全一體化管控等功能。在完善基本功能基礎上,進一步利用云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采用網絡協同、共享制造等生產模式,高效高質量地滿足用戶需求,以實現效益最優化。
第三,注重發揮標準化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作用。標準是技術發展的“風向標”,也是完善智能制造發展生態的重要基石。當前國際國內標準還存在不協調不統一的情況,我們需要對現有智能制造國際國內標準進行分析與統籌協同,明確企業推進智能制造的“標準參考集”,發揮標準化對智能制造的引領提升帶動作用,實現“事半功倍”。
第四,以效益和安全為準則,推動智能制造新技術應用。當前,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大數據、AR/VR/MR等新技術正在大量融合應用于工業領域。我們要善于甄別技術成熟度,要做好新技術“適用性”分析,要認識到技術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炒”的。首先,要明確新技術應用的根本目標是提升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不要“為了新技術應用而應用”;其次,伴隨新技術應用復雜度的提升,制造系統的安全保障難度顯著加大,因此要在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效益與安全風險之間尋找平衡點;最后,對于許多仍處于應用探索、尚未經過系統驗證的技術,需要結合工業細分應用場景的特殊要求進行分析,甚至優化改進。
總之,高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發展,需要厘清概念,智能制造本質是一種先進的生產方式,其目的是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轉型變革。需要抓住重點,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要緊密圍繞車間、工廠等制造載體,構建制造系統數字孿生,涵蓋產品知識、工藝、裝備、軟件等制造知識和手段,通過制造數據知識驅動全生命周期的持續優化。需要注重實效,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統籌規劃、逐步實施,才能事半功倍,真正實現制造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