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國產半導體IP供應商芯原股份主辦的“第十二屆松山湖中國IC創新高峰論壇”在東莞松山湖召開,在本次論壇的致辭環節,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董業民介紹了廣東電子信息產業及集成電路產業的基本情況,希望廣東能夠成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第三極”。同時他還指出,近年來美國持續對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進行打壓,凸顯了供應鏈安全的重要性,別人卡我們脖子的時候,我們也需要有可以卡別人脖子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
集成電路產業,是支撐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所以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是自主可控的必由之路??梢哉f,集成電路產業是兼具戰略性和市場性的特征。
目前,廣東省擁有20個產業集群,從產業集群的體量上就可以看出重要的市場都在這里,市場的需求牽引也在這里。
比如在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方面,2021年廣東產值為4.55萬億,連續30多年在全國遙遙領先。江蘇的電子信息產業很好,但是廣東要比江蘇多出有大概1.6萬億左右;第二個產業是智能家電,2021年廣東智能家電產業產值是1.55萬億;第三個產業是汽車。廣東汽車產業非常發達,排全國第一,有廣汽,比亞迪、小鵬等知名汽車廠商,整體去年的產值達9600億,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但仍有望突破1萬億;超高清顯示是6500億。每年工信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召開超高清產業發展大會,連續4年。整個中國超高清顯示4K、8K一直走在前列。當然還包括其他產業,比如說醫療設備,代表性的企業是邁瑞。因為,整個市場都在這兒。
但是廣東集成電路在過去發展比較薄弱。2020年,廣東整個產值大概是1700億,2021年大概是2000多億。如果按照2020年來算的話,在這1700億產值當中,設計業就占了1400億,其他的半導體制造業只有200-300億。也就是說,除了設計之外,制造業就是一個零頭。甚至比不上江蘇無錫一個地級市。而且在這1400億的設計業產值當中,華為海思就占了900多億。但是,在中美爭端過程當中,隨著華為被制裁,去年海思的營收已經不足100億。
所以,如果把設計業這塊撇開了看,廣東省在集成電路產業這一塊還是比較薄弱的。為什么是這樣呢?
董業民表示,“因為集成電路產業兼具戰略性和市場性。廣東民營經濟非常發達,過去主要靠市場驅動,是有效市場。但是集成電路發展光靠有效市場還不夠,我們一定要向長三角,包括京津冀、北京來學習,我們還要靠有為政府的推動。只有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才能滿足戰略性和市場性兩大特征,推動產業往前發展?!?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廣東省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也在加大廣東的產業規劃布局,大力支持廣東實施“廣東強芯工程”,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第三極。廣東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先后出臺一系列措施,加大構筑集成電路產業“四梁八柱”,并取得顯著效果。
去年廣東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總產值達2017億,比2020年增長31.3%,進口的集成電路規模達到了1700億,約合人民幣1.1萬億,占全國39%。最近3年中,每年的增長達到10%。今年2月份東莞疫情,3月份深圳疫情,然后上海疫情,受整個疫情的影響,珠三角和長三角的集成電路都受到了影響,包括汽車供應鏈也好,其實都非常聚集,疫情對整個產業影響非常大。但即便如此,上半年廣東整個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營收仍保持了同比16.6%的增長,達到1050億元,增速在廣東省各個產業集群中居于前列。
目前廣東已設立好幾支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超過1千億。一期在省里面設立了三支子基金,一個是中芯聚源,還有一個武岳峰科創在珠海,主要負責集成電路的設計。早期的天使投資方面,華登國際,放在廣州南沙。這是三支集成電路非常專業的子基金。從大概40多支全國知名的基金管理機構層層選拔,選出這三支子基金。除此之外,還有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基金,國家科技部下面的國投創新第一期100億在上海,投了很多半導體公司,非常成功。二期放在廣東,總規模是150億,聚焦半導體和高科技領域。所以廣東有6支主要的產業基金,總規模也超過1000億。
在先進的智能傳感器、顯示驅動、化合物的半導體、封裝測試、關鍵核心材料等領域,產業比較聚集,也比較有特色。在這些領域廣東也布局了一系列的項目,目前在建,在談和簽約待建的重大項目有將近40多個,總投資超過3000億元,很多項目在推進過程當中。在當前形勢下,行業內多做少說,只做不說,所以宣傳不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