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設備更新的主戰場。
在當前外部環境趨于嚴峻和復雜、內部需求較弱、企業投資意愿不足的情況下,廣東如何因地制宜推進新一輪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如何發揮制造大省、消費大省、創新大省的優勢,用好這一巨大市場機遇,推動制造業“新”裝上陣?
在近日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后,4月10日,廣東舉辦全省推進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現場會。
會上透露,廣東已制定實施《廣東省推進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質增效工作方案》,將從擴能、提質、降本、增效等4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屆時將省市聯動開展超百項具體活動,確保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取得實效。
如何因地制宜?
6地市圍繞9個細分行業開展提質升級試點
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設備更新是生產活動周期的重要一環。受機器磨損、技術進步等因素影響,生產設備往往幾年就需更新,設備更替帶動資本開支,進而產生經濟的周期性變化。
我國工業門類齊全,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方案》根據不同行業的發展特點,提出了不同的設備更新方案。既有低效設備的替代,也有高端先進設備及實驗檢測設備的更新升級。
比如,針對工業母機、農機、工程機械、電動自行車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低水平的行業,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針對航空、光伏、動力電池、生物發酵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等。
對于工業大省廣東來說,如何因地制宜,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在不少企業負責人看來,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呈現出投資規模大、周期長、難度高等特征。高投入且具有一定不確定性的可能,僅靠企業內部判斷難度較大。
為此,廣東多地已開啟設備更新改造項目摸排工作,接下來將開展細分行業提質升級整體解決方案試點,探索細分行業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實現提質增效的有效路徑。
具體來說,將組織廣州的電力設備、深圳的智能終端、佛山的家用空調、東莞的通信設備和電子元器件、中山的廚房電器和紡織、清遠的木質家具和電子專用材料,共6個地市9個行業開展細分行業提質升級試點。
比如,廣州的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工業總產值超過1300億元,擁有發電、智能電網、儲能、動力裝備等多家行業領先企業。
“我們擬從用能較大的行業中遴選若干個典型企業,以白云電氣集團為龍頭,聯動行業設備供應商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合同能源管理、設備租賃等機制服務企業技術改造,打造一批示范項目。”廣州市工信局副局長黃星耀說。
深圳則實施先進設備更新行動,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圍繞產品更新換代和工藝提升開展設備更新,推動高端裝備產業加快應用高精度高柔性數控機床,支持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加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到2027年,全市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
“2024年至2027年,佛山市預計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需求近1000億元,2024年約220億元。”佛山市工信局副局長李天贈表示,電氣機械、金屬制品、橡膠和塑料制品、紡織業、通用設備制造這五個行業設備更新需求排在前五位。
而在清遠,目前已有家具制造業規上工業企業20家,集聚了歐派、志邦、卡諾亞、勞卡等規模較大的定制家居企業,帶動建材、家具、家紡等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接下來,清遠將圍繞“擴大生產能力,減少不合格產品,降低材料、電耗等生產成本,提高單位面積、單位時間產量”等目標,對家具行業開展診斷服務,推動綠色供應鏈、技術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協調發展。
如何惠及更多中小企業?
鏈主牽頭引領 帶動產業鏈供應鏈高效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