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數控系統生產車間里,戴著口罩的員工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組裝、調試。
自3月初重啟數控系統生產,該公司爭分奪秒搶抓時間,趕制2月至3月份未交付的訂單。
“目前,華中數控及下屬28家分公司全部復工,所有生產線已經正常運轉,數控系統、紅外測溫儀、口罩生產線設備這幾種產品的生產線,還出現訂單增多的交付壓力。”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介紹,“但通過加大人員投入,并將母公司訂單轉移到其他子公司生產等措施,已經逐步解決了交付壓力。”
據透露,今年一季度華中數控凈利潤同比預期增長135%以上。作為一家主打機床數控裝置的高新制造企業,何以能逆勢增長?
“朋友圈”里找原料
在華中數控紅外事業部,設備馬力足,員工忙生產。
與此同時,佛山分公司、重慶分公司“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生產基地,也在同步加緊生產。
每天,近百套“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從華中數控發出。
疫情暴發后,公司滿負荷生產,從1月20日至今,已累計生產3000套“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
憑借在紅外測溫技術領域多年深耕,華中數控生產的“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通過先進的光電子技術、熱成像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對6米至8米遠處的人流中的被測對象進行快速體溫檢測,實時識別和顯示被測對象的人臉圖像和紅外熱圖像,并自動跟蹤鎖定人體體表最高溫度,測溫分辨率可達0.05℃。
一旦發現可疑發熱病人,儀器會自動儲存可疑發熱病人的人臉圖像和紅外熱像,并立即報警。該設備既能保障人員正常流動,又能有效減少操作人員與被測對象之間的交叉感染,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1月23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華中數控正常生產受到影響,員工通勤不便,原材料短缺,物流不暢。公司決定將部分產能轉移到廣東佛山基地生產,同時千方百計保障武漢基地的產能。
“特別是關鍵元器件包括內存芯片、傳感器、儲存器等出現短缺時,我們采取多種辦法,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努力解決了這些問題。”陳吉紅說。
此間,華中數控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求助。
除夕前夜,陳吉紅發布的一條朋友圈曾牽動著很多人的心:我們生產紅外測溫儀的原材料已經沒有了,拜托各位幫助找哪家公司有庫存!
“‘朋友圈’里發求助信息后,得到了全國多地企業的回應。武漢有個已經停業企業的老總跟我說‘你們派人去把我們倉庫的門鎖砸了’,把東西拉走先用。”陳吉紅十分感動,“有家公司,員工都回家了,老板和老板娘兩個人親自開數控機床,幫我加工零件。疫情期間,大家的心緊緊貼在一起。”
政府部門的及時援手,也讓企業倍感溫暖。該公司緊急從國外采購的關鍵器件在廣州等待進關,但初八恰逢周六假期。于是,一場從北京到廣東的接力展開了——
工信部、湖北省經信廳、廣東省工信廳參與協調,加快通關速度;
華中數控派專人從廣東乘火車帶著價值百萬元的配件北上,到武漢后,派出所民警幫忙取貨;
公司員工繼續前行鄭州下車,再調頭回廣州,避免武漢下車出不了城。
陳吉紅說,當紅外人體測溫設備產能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華中數控又將眼光投向了國外市場。眼下,華中數控正在加大研發力度,升級“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進一步提升檢測精度和智能化水平。
辦法總比困難多
2月疫情嚴重時期,華中數控的數控系統生產基本暫停。
“公司生產紅外智能測溫系統和口罩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部分機床業務所受的沖擊。” 陳吉紅說。
疫情暴發,口罩告急。華中數控危中尋機——快速研發生產智能口罩機。
憑借多年來在自動化應用領域的積累和熟練的工程師團隊,華中數控自籌資金上千萬,研發人員加班加點,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研發、試制、量產等一系列工作,推出了全自動化口罩機——從布料入料到成品口罩全流程自動化,一人可同時操作多條生產線,單臺設備日產口罩量在14萬只以上,一時成為市場搶手貨。目前,口罩生產線已出口超過10套。
“眾人拾柴火焰高,辦法總比困難多。”回顧疫情影響,陳吉紅有幾點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