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駕駛感知領域,當純視覺感知路線與多感知融合之爭還未結束時,紅外傳感技術也加入到車載傳感器的“戰場”。
本文來源:中國汽車報 作者:武新苗
近期,紅外的身影頻頻出現在汽車行業。繼東風猛士在8月底發布新車M-Terrain,并宣布全系標配高德紅外定制開發的紅外夜視系統后,9月,廣汽埃安與高德紅外官宣在智能駕駛領域達成深度合作,攜手打造全球首創的全天候智駕感知系統。
短時間內,兩大國內自主車企相繼官宣批量搭載紅外系統,釋放了汽車行業的哪些信號?紅外“走紅”的背后,又反映了紅外傳感怎樣的技術躍遷?
從軍用到民生 紅外熱成像新藍海
提起紅外技術,相信不少人已經耳熟能詳。在疫情防控中,各場所進出口隨處可見的用來無接觸精準測溫的紅外熱成像儀,就是當下紅外技術應用最廣泛的場景之一。
對向眩光環境對比
記者了解到,紅外熱像儀通過探測目標物體的紅外輻射,經過光電轉換、電信號處理及數字圖像處理等手段,將目標物體的溫度分布數據轉換成視頻圖像。正是基于紅外測溫特性及夜視功能,目前,除軍工、航天等領域之外,紅外技術在電力、檢驗檢疫、冶金石化、智能家居、智能駕駛及戶外夜視等民用領域均有廣泛應用。
夜間道路對比
紅外熱成像民用市場浪潮激蕩,而汽車領域成為這場革命的新潮向。事實上,在汽車領域,紅外技術的應用由來已久。2000年以來,國外豪華車品牌開始陸續搭載紅外技術,奧迪、奔馳、寶馬、凱迪拉克等旗艦車型上均配備了紅外技術。
濃霧環境對比
“紅外傳感技術的突出優勢在于,可以不依賴光源,突破霧霾、煙塵、雨雪等惡劣環境影響,通過熱輻射成像,可大幅提升車輛全時感知能力,更好地輔助緊急情況下的行為判斷,提升駕駛安全性。”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車科技公司副總經理王國進向記者表示。
道路行人、真假小動物視野對比(對生命體征目標的識別)
“紅外智駕感知系統的優勢日益凸顯,配裝紅外傳感的車輛具備主動式智能,補充了視覺感知,可精準識別生命、更好地守護行車安全,適用于交通夜視和自動駕駛領域。為充分發揮在紅外行業和人工智能算法領域精耕多年的技術優勢,高德紅外于2016年成立全資子公司軒轅智駕,專注于將紅外熱成像從軍工領域向汽車領域拓展。”高德紅外董事長、軒轅智駕董事長黃立表示。
賦能智能駕駛 紅外技術加速“上車”
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對傳感器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有業內人士認為,作為智能駕駛感知解決方案,紅外技術有望成為補足智能駕駛安全的關鍵一環。
“事實上,每一類型的環境感知方案都有其特點和優勢,要實現更高級別的輔助駕駛、自動駕駛,需要多種傳感器相互配合,充分發揮每一個傳感器的優勢,共同構建汽車的感知系統,才能大幅提升車輛的環境感知度。”王國進表示,紅外技術能提升車輛的智能化水平,精準感知和識別車輛、行人、動物等目標,可以將該技術進一步延伸,與車輛的其他控制器和執行器關聯起來;通過與其它系統的融合,能夠更及時地獲取周圍信息,并做出路線規劃,進一步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進而提升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