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劉澤瑋 文琳 記者 智文學)11月11日至13日,中國傳感器與應用技術大會暨光明專項招商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舉行。
會議期間,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與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簽訂共同推進先進制造業招商引資戰略合作協議;深圳市智能傳感行業協會正式落戶光明區;深圳市智能傳感器產業聯盟在光明區揭牌;光明區與40家產業基金、重大平臺、重點項目等簽約合作,共同推進建設“深圳市智能傳感器中試熟化與產業化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傳感器產業集聚發展的先鋒區”“全球智能傳感器核心技術的重要策源地”,全力打造智能傳感產業集群的“光明樣本”。
光明區與40家產業基金、重大平臺、重點項目等簽約合作。(光軒/圖)
強“服務鏈”
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時代,傳感器是聯動生態各個環節的基礎技術,是集合多學科的高技術聚合物,具有感知、傳導的功能。
在深圳的“20+8”產業集群規劃布局中,智能傳感器產業是重要一環。《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顯示,光明區肩負了布局建設兼具量產能力的研發中試線,打造智能傳感器中試熟化與產業化示范區的重任。
為進一步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強化政策服務、政務服務,光明區出臺了《培育發展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實施方案(2022—2025)》《關于支持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等文件,多角度、全方位提升產業創新能級,加速重大項目落地,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擴容重點行業示范應用等。
根據相關規劃,光明區將供應超20萬平方米產業用地和100萬平方米產業用房,重點支持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和封測能力建設,大力發展消費電子、智能駕駛與工業傳感器(智能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上下游產業發展。
同時,總規模50億元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基金也將落地光明區。對新建設智能傳感器晶圓生產線的企業,項目總投資不低于1億元的,按經評審核定的項目固定資產實際投資額的20%予以資助,單個項目資助金額最高達5000萬元。利用光明區MEMS中試平臺流片的,按首次流片費用的60%,給予每家企業每年最高600萬元的資助。
除政策、空間、資金支持外,光明區還力爭當好企業“店小二”,推出了拿地即開工、區域環評“直通車”等舉措,打造了數字化網絡服務、“政幫辦”等線上服務平臺,聯動社會各界,以優質營商環境吸引優質企業。
據了解,本次落地光明區的深圳市智能傳感行業協會就是攜手光明區深化企業綜合服務的重要平臺。該協會將充分發揮紐帶和橋梁作用,當好政府的抓手、企業的幫手、創新的推手,搭建多元高效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和產業創新綜合服務體系,凝聚行業合力,促進產業聚集,培育產業生態,加快創新發展。
搭“產業鏈”
智能傳感器是一個具有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換、信息存儲功能的多元件集成電路,也是集成傳感芯片、通信芯片、微處理器、驅動程序、軟件算法等于一體的系統級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腦、智能穿戴、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等行業。
因此,智能傳感器產業是一個垂直整合的產業,涉及材料、芯片、工藝、軟件等多個環節,是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領域發展的重要支撐。
光明區位居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毗鄰東莞制造中心,背靠珠三角消費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等下游發達的應用市場。這里集聚著一大批參與世界一流科學城建設的科研、產業人才,在原始科技創新研發、科學成果轉化、智能生產制造等方面擁有先天優勢。
目前,光明區已聚集諾安環境、紐迪瑞科技、森世泰科技、美思先端4家規上工業企業,培育了歐菲光、信泰光學等龍頭企業。2021年,光明區智能傳感器產業實現工業產值約7億元,有良好的產學研制基礎和強大的產業需求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