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助力智慧交通——“中國芯”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新技術新成果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辦。河北交通投資集團、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公路學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聯合發布新一代94GHz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標志著我國在高頻段毫米波雷達芯片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進步。
近年來,河北交通投資集團聚焦科技領軍企業的職責定位,大力展現科技活力和奮進姿態,助力推動智慧交通發展。此次發布的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由河北交通投資集團聯合北京理工大學毛二可院士創新團隊研發,在技術上實現了“中國芯”、遠距離、全覆蓋、高可靠、高精度、多場景六大突破,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技術突破一:智創中國“芯”
射頻芯片是雷達的核心元器件。為應對當前的芯片限制及信息安全等問題,同時提高雷達角度分辨率,研發團隊開展了94GHz多通道收發毫米波雷達芯片集成設計、流片工藝和封裝工藝等關鍵技術研究,創新性采用硅基和化合物異質集成封裝技術,實現了92~96GHz寬頻帶毫米波雷達芯片自主創新和自主可控。
技術突破二:探測遠距離
現有交通雷達能量積累效果有限。對此,研發團隊創新性采用復雜MIMO波形組合及跨域相參積累信號處理方法,進一步提高了測速精度、數據刷新率,將雷達探測距離提升至1200m以上,實現了對目標的高精度、遠距離的實時跟蹤。
技術突破三:實現全覆蓋
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進一步擴大了檢測視角,橫向覆蓋范圍達50m,同時增加俯視探測能力,可滿足大場景無盲區目標檢測要求。
技術突破四:確保高可靠
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采用復雜波形編碼、目標參數高分辨估計等技術,有效解決了復雜交通場景、超密集電磁環境等雷達同頻相互干擾、檢測失真等問題。在高溫低寒、雨雪等惡劣天氣情況下,仍可保持穩定探測性能,支撐實現道路全天時、全天候通行。
技術突破五:鍛造高精度
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在距離、速度、角度分辨率及精度方面相較于現在使用的24G和80GHz雷達有明顯優勢。可實現近端、遠端同時保持0.2m的定位精度,實時輸出目標的速度、位置、車輛類型等信息,目標單次掃描處理時延低于70ms,同時滿足高傳輸功率和大工作帶寬。
技術突破六:打通多場景
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不受場景應用限制,可全天時全天候超視距感知交通狀態,當前實現的場景包括正常路段的高速車輛目標監測、擁堵場景下低速乃至停車的探測、重點車輛跟蹤、危險駕駛行為監測和預警、全域事件檢測及事故智能跟蹤、雷達視頻感知聯動等場景,可安裝于直路、彎路、匝道、跨線橋、樞紐互通等,實現智慧高速全天時、全天候、全路段實時監控,為全天候交通出行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樣機的成功研發,為多形態韌性交通感知網絡搭建提供了重要的裝備支撐,將引領智慧交通感知能力建設邁向新臺階,對促進車路協同、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智慧交通場景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研發團隊將持續開展多種極端環境下的測試工作,確保雷達的穩定性,同時推動規模化應用示范工作,為加速提升交通現代化水平奠定技術基礎。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原副局長王太,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文杰,河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處副處長徐新蔚,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副主任李宏海,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王博,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總經理朱冀軍、總工程師雷偉,北京理工睿行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金燁及新華網、中國日報網、央廣網、中國經濟時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交通報等國內40多家主流媒體出席發布會。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兼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劉傳雷主持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