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 科技前沿】按此前慣例,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擬于2016年1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辦頒獎典禮。從目前公布的初評結果可預判,若本次自然科學一等獎終有得主,該榮譽將花落“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因為該項目是本年度唯一一個入選該等級獎項的初評項目。
據信息顯示,2015年度入選自然科學一等獎初評的項目僅有“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該項目推薦單位是安徽省、中國科學院。據介紹,該項目組系統地發展了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學,并將之創新性地應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多個研究方向,取得了廣域量子通信和光學量子信息處理等領域的系統性關鍵突破;在此基礎上,將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帶入現實應用。
自然科學獎作為國家科學技術獎五項獎項之一,為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旨在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貢獻的中國公民。此前,華羅庚、吳文俊、錢學森等均獲此殊榮。
摩爾定律顯示,半導體晶體管的尺寸開始越來越小,在達到納米級后電子的運動規律不再遵循傳統的經典電動力學。與此同時,芯片的安全性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開始尋求一種在原理上可以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模式。量子力學在解決上述問題方面有望發揮重要作用,這主要顯示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三個方面。
在量子通信領域,中科院院士、中科大副校長潘建偉帶領的團隊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解決基于中繼量子通信的問題,初步開展星地量子實驗;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構建高速率、實用化的廣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