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育并舉,打造高端儀器儀表創新創業人才聚集高地。設立專項支持政策,推動品牌儀器儀表重點學科建設,健全完善科教融匯、產教融合的儀器類新工科人才培養機制。目前,安徽省高校開設儀器類本科專業的有11所,其中3所高校儀器類本科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應重點支持。為適應儀器儀表產業智能化發展方向,合肥工業大學新開設智能感知工程專業,可支持省內有條件院校開設該專業。結合安徽省產業基礎,面向國內外,引進優秀科學家、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與團隊,以及世界優秀企業核心技術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在駐皖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中選育培養本土化人才。
自主創新,建立高端儀器儀表政校企合作研發體系。完善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常態化開展“雙需”對接活動,強化目標導向的科技評價改革,多元化科技投入,助力企業發揮產品創新主體作用。支持依托鏈長企業,聯合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物質研究院等,成立聯合創新中心或安徽省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加大部省聯動、基金委區域聯合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攻關等專項支持,加大財政投入,并與企業自籌相結合,擴大專項資金規模,開展高端儀器共性基礎研究,突破重點高端儀器關鍵技術。采取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攻關典型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品。
政策引導,推動高端儀器儀表產業良性發展。編制進口替代清單,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引導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等優先采購安徽省“三新”“三首”儀器產品。設立多元化投入專項資金,鼓勵企業示范應用安徽省“三新”“三首”儀器產品,推動高端儀器儀表本土化應用。通過應用反饋,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改進高端儀器儀表類揭榜掛帥項目經費資助項目辦法,由政府、研發企業、應用企業共同出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廣東省人大代表戈燕紅:支持推動科學分析儀器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人大代表、盈峰環境科學儀器產品公司總經理戈燕紅在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中與在場代表展開深入交流。
“我們不能在關鍵技術領域被國外長期‘卡脖子’,建設科技創新強省,需要各級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通力合作。”戈燕紅說,以她涉足的科學分析儀器行業為例,其應用領域涵蓋了食品、藥品、環境、材料、生命科學等各大板塊,戰略意義重大,市場規模更是超過600億美元,“但現在我國高端科學分析儀器設備主要依賴進口,關鍵技術幾乎全被國外壟斷。”
針對上述瓶頸,戈燕紅建議,廣東省要率先培養一批研發實力強的科學分析儀器研發企業、科研機構,并將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持續支持,鼓勵專家學者作為企業科技攻關學術帶頭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轉化。建立健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機制,鼓勵高端人才加入企業,為產品研發持續注入新鮮血液。上述建議得到與會代表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安徽省政協委員張天舒:研發先進科學儀器解決“卡脖子”問題
安徽省政協委員、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天舒說,合肥中科環光作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成果轉化平臺,依托多年積累的先進激光和光譜技術成果,立足環境氣象探測、工業過程控制等領域,持續在高端儀器研發和制造方面發力。目前企業承擔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省重大專項等科研任務,也一直在為多個重要行業和企業提供科學儀器。
“作為省政協委員,我將發揮自身專業能力,為合肥建設和安徽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張天舒表示,期待通過持續的技術突破,掌握先進激光光源和光譜質譜儀器的核心技術,解決相關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助推合肥市創新高地建設。
同時,各地代表在兩會中對環境、半導體、材料科學、干細胞等領域的提案也在同時推薦著科學儀器行業的發展。
兩會還在進行,希望我們的代表們更多為科學儀器獻計獻策,早日實現中國國產儀器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