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正在熱烈舉行的兩會中被提及最多的關鍵詞,也是中國未來發展引領性的風向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界兩會代表也為正在蓬勃發展的科學儀器行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其中以科學儀器的自主研制及相關人才培養兩種聲音為主。本文匯總了截止發稿時的部分科學儀器相關提案:
政協委員潘建偉:呼吁國家高度重視對高端國產化儀器材料設備自主研發的政策引導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在今年的兩會上,帶來了關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提案,呼吁國家高度重視對高端國產化儀器材料設備自主研發的政策引導。
他表示,要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必要的前提條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很多高端材料和科學儀器都是可以買的,但是當我們進入到國際激烈競爭的時候,高端的儀器設備材料就不容易進口了,如果不能實現器件設備的自主研制,我們很難完成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潘建偉指出。
他希望通過國家政策的進一步引導,能夠鼓勵支持國有企業實現高端設備、器件和材料的研制。
潘建偉表示,他高度重視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尤其是在涉及戰略性、前瞻性的科技前沿布局方面,需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提供好的政策和制度建設。
“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要有基礎創新體系能力的建設,如果沒有完備的創新體系能力建設,不利于創新和人才培養。”潘建偉說道。
政協委員施衛東: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提出了關于著力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提案:
當前,江蘇乃至全國各地科研設施與儀器規模持續增長,覆蓋領域不斷拓展,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綜合效益日益顯現。但是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制度不健全,開放共享意識、認知程度薄弱,管理體制機制不明確,開放共享信息化平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議加強制度保障,形成正確導向;加強共享宣傳,樹立共享共識;明確管理體制機制,落實管理責任;搭建信息平臺,提供技術支撐,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價值共創和利益共有,促進社會資源高效配置。
人大代表陳柏蓉:加強高端精密檢測儀器國產研發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一級品酒師、舍得酒業酒體中心酒體設計員陳柏蓉稱,如今高端精密檢測儀器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產品的檢測、前沿技術科研、國防軍工、生命醫學、環境保護等眾多領域。但在高端精密儀器與裝備所涉及的多個核心關鍵技術中,我國與國外還存在著較大差距。
在她看來,過于依賴進口精密儀器,是全國眾多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痛點。她建議,進一步加大國產精密儀器的研發力度,讓老百姓、讓企業對國產品牌更有信心。與此同時,她希望,企業在創新方面發揮主體責任,把更多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發展。
在正在進行的兩會中,陳柏蓉提出了《加強高端精密檢測儀器國產研發,助力科技創新的建議》。
作為一名經常與白酒高端精密檢測儀器為伴的酒體設計員,陳柏蓉深切體會到高端精密檢測儀器對嚴格把控酒體品質和風味的重要作用。為適應國家科技與經濟發展需求,需重點提升精密儀器與裝備關鍵基礎技術的自主化水平和創新能力。陳柏蓉在提案中建議:
第一:有序加強基礎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新型舉國體制,依據研發難易程度有序投入;
第二:切實發揮好制度、政策的價值驅動和戰略牽引作用,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深化人才激勵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第三: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研發合力,廣泛挖掘和利用各地區、各部門的自身基礎與優勢,有機協調與集成,高效推進高端精密檢測儀器與裝備研發。
人大代表王軍:加快提升儀器儀表行業產業基礎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王軍建議,要加快提升儀器儀表行業產業基礎能力,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王軍現任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熱能公司焊工,他常年扎根生產一線,憑借精湛的焊接技術,確保焊縫的高低差縮減到0.5毫米以內,得到行業相關專家一致認可。
他表示,遼沈地區是國家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基地,立足制造業相對集中的基礎與特點,建議加快提升儀器儀表行業產業基礎能力,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軍技民用”,實現深度軍民融合發展。
據王軍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淀,儀器儀表行業整體科研能力和裝備條件明顯改善。但是產業基礎保障能力薄弱成為重要瓶頸,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元件相關產業發展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