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的光環有很多,這里是“淮河文化”發祥地之一,是中部地區老工業基地城市、安徽省重要的加工制造業基地,是“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而在未來,當人們談起蚌埠時,“智能傳感器”,或許將成為另一個繞不過的關鍵詞。
智能傳感“關鍵”蚌埠造
在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希磁科技”)生產車間內,手指甲蓋大小的黑色方塊,正源源不斷地從自動化生產線中生產出來。
中國(蚌埠)傳感谷展廳。陳昂攝 來源:蚌埠發布
這顆不起眼的小方塊,就是希磁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傳感器,是每當有電流穿過設備,傳感器就會即時發出信號,決定智能機械的下一個動作。“這是磁性傳感器,是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中不可缺少的關鍵一環。”希磁科技副總經理張弛介紹,如今國內光伏和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企業大多是希磁科技的客戶。
張弛是“新蚌埠人”,2018年希磁科技在蚌埠建廠,張弛身為技術骨干也隨著公司一起來到蚌埠。
希磁科技智能傳感器生產線。劉晨攝
作為一家專注于磁傳感器垂直整合制造企業,希磁科技在磁傳感器芯片設計、材料制備、晶圓制造、芯片測試、磁傳感器模組設計與生產等多個核心能力都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可實現完全自主的研發、設計和生產。談起公司為何選擇到蚌埠發展,張弛坦言,蚌埠在智能傳感設備領域的投入和發展規劃與希磁科技非常契合,“蚌埠是老工業基地,在傳感器生產研發制造上底蘊深厚,本身就有很好的技術積累。”
蚌埠希磁科技生產線。陳昂攝 來源:蚌埠發布
企業落戶蚌埠后,希磁科技更是被蚌埠市各級政府部門的優質服務所打動,從廠房選址到環評審批,從政策兌現到困難幫扶,政府全流程服務讓希磁科技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建設、裝修、生產設備遷入等一系列動作。2021年,希磁科技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將總部從寧波遷到蚌埠,去年又進一步擴大產能,開工建設了總投資10億元的蚌埠希磁科技園一期項目,僅用4個月就跑出了從開工到投產的“加速度”。
老工業基地結“新芽”
希磁科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蚌埠市在智能傳感設備領域的長期投入和落子布局。
本周五,第五屆中國(蚌埠)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將拉開帷幕,會上將發布中國(蚌埠)傳感谷戰略規劃、智能傳感器產業扶持政策,全面展示蚌埠智能傳感器產業領先技術及高端產品。
作為安徽省集成電路產業“一核一弧”空間布局的重要節點,中國(蚌埠)傳感谷園區按照“一谷三園”產業集群進行總體布局,其中“三園”即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中央創新園,總占地面積2100余畝。蚌埠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傳感谷園區已建成晶圓制造及封裝測試廠房、人才公寓、污水處理中心、電鍍產業園、大宗氣站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全方位服務智能傳感產業發展。為了讓園區更符合產業發展需求,蚌埠還依托北方微電子研究院合作共建傳感谷公共服務平臺及示范線項目,并明確傳感谷所有定制廠房、標準化廠房均由政府代建,入駐企業可自主選擇租賃和先租后購,有效降低企業前期運營成本。
中國(蚌埠)傳感谷。劉晨攝
“我們從洽談、簽約、開工到投產各個環節,一個招商項目建立一套包保干部班子,做到一站式全程包保服務,全過程落實干部包保責任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實際困難?!敝袊?蚌埠)傳感谷轄區蚌埠經開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