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到2025年,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帶動關聯業態規模達到300億元(其中集成電路、智能終端、5G及北斗、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分別為50億、100億、70億、20億、60億)。
安徽蚌埠是我國最早的三大傳感器生產基地之一,即安徽基地主要是建立力、光敏規模經濟;陜西基地1990年2月成立了陜西省敏感技術產業集團公司,主要是建立電壓敏、熱敏、汽車電子規模經濟為主要目標;黑龍江基地主要建立氣、濕敏規模經濟為主要目標。
作為老牌傳感器生產基地,蚌埠具有極其深厚的傳感器生產研發制造底蘊和技術積累,成為安徽省唯一、全國前列的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近年來,蚌埠市高度重視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智能傳感器”成為全市四大產業集群之一。
2022年《中國(蚌埠)智能傳感谷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0)》出臺,加快蚌埠市建設智能傳感器強市的步伐,近日更是高規格舉辦了第五屆中國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據悉在大會上共有總投資137億元的40個項目進行簽約,蚌埠北方微鑫創業投資基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基金、深賽智能傳感器前沿投資基金等3支新設立的基金落戶蚌埠。
目前,蚌埠打造了北方微電子研究院、芯動聯科、希磁科技、中科米微、依愛消防、雙環電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此前據媒體披露,2022年蚌埠投入超過76億元建設多條MEMS智能傳感器晶圓產線。
代表性企業:
芯動聯科(已過會)
高性能工業級MEMS慣性傳感器芯片設計研發企業,2月13日,芯動聯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IPO過會,將是安徽省MEMS領域首家上市企業,中國(蚌埠)傳感谷"第一股"。
希磁科技
磁傳感器垂直整合制造企業,電流傳感器全鏈條自主可控龍頭企業,2018年總部落戶蚌埠,2021年希磁收購了德國先進磁傳感器廠商Sensitec。
鄭州:連續舉辦世界傳感器大會,決心打造中國一流智能傳感器產業
主要政策:《河南省加快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鄭州高新區促進智能傳感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
目標:千億級產業集群。2025年傳感器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國家級研究中心,省級以及百億級企業數量都將有明顯提升。
2018年開始,高規格的世界傳感器大會連年在河南鄭州舉行,2019年1月,河南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河南省加快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表明河南省對智能傳感器產業的重視。河南形成了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開封、洛陽、鶴壁、新鄉、三門峽、南陽“一谷六園”的發展格局,其中以鄭州為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核心。
據鄭州高新區資料顯示,鄭州高新區目前聚集傳感器相關企業3011家,擁有4家智能傳感器上市企業,產業規模已由2018年的50億元壯大至150億元,年均增長45%。在2022傳感器十大園區排名中,鄭州高新區位列第四,中部第一。
鄭州高新區計劃總投資約60億元,建設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占地337畝,總建筑面積約83萬㎡,項目建成后擬入住傳感器相關企業約300-500家,力爭年產值100億元、年利稅6億元,成為國際水平、國內一流智能傳感物聯高地。
在鄭州傳感谷內,擬投資15億元建設MEMS研發中試平臺,將鄭州打造成中部地區最先具有MEMS芯片量產能力的城市,計劃2年內完成8吋MEMS“制造+封測”平臺建設,產能約3000-5000片/月。
代表性企業
漢威科技(已上市)
中國氣體傳感器龍頭企業,國內氣體傳感器出貨量最大的公司,旗下有煒盛科技、能斯達電子等傳感器企業,據賽迪顧問的報告顯示,漢威科技是國內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傳感器廠商(詳情參看《中國首次公布:氣體傳感器TOP 10名單!》)
日立信
國內領先的氣體傳感器企業,主要應用于電力系統氫氣等泄漏檢測,日立信正在進行上市輔導,擬沖刺科創板IPO。
北京:中國傳感器研發力量最尖端的城市
主要政策:《關于推動北京市傳感器產業創新發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