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互聯、智能傳感”的時代,智能傳感器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
作為全國三大傳感器基地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擁有集成電路和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蚌埠正緊抓機遇,按照“一谷三園”總體布局,致力打造自主可控芯體最多、傳感器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形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國(蚌埠)傳感谷。
在搶占新賽道的征途中,蚌埠創新手法、步法、打法,以新布局、新模式、新平臺推動產業發展,為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加速集聚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蚌埠)傳感谷。劉晨 攝
新布局 打造“一谷三園”
中國(蚌埠)傳感谷坐落于蚌埠市東部,規劃用地面積1.5平方公里,聯動發展區域53平方公里,是安徽省委、省政府重點打造的“三谷”之一。從高鐵蚌埠南站下車后,沿東海大道驅車向東行駛1公里左右,就到了中國(蚌埠)傳感谷中央創新園,這里與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一樣,是蚌埠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核心板塊之一,三者共同構筑了蚌埠MEMS傳感器產業“一谷三園”的總體布局。
“一谷三園”中的“一谷”即中國(蚌埠)傳感谷,而“三園”各有著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其中,MEMS核心器件產業園占地面積約200畝,由北方微電子研究院建設運營,現有1條6英寸MEMS晶圓中試線,已成為國內領先的MEMS產品設計、制造、封裝、篩選、補償、測試及應用的全產業鏈研制生產基地,該產業園生產的高性能慣性MEMS器件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
科技孵化園占地面積約110畝,定位為智能傳感器初創型企業的孵化和加速器,重點是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現已有傳感器微電子芯片產業化項目、晶谷周界元器件檢測、信諾達集成電路檢測設備制造等多個項目入駐園區。
中央創新園占地約1700余畝,規劃廠房、公寓、研發、商務等總建筑面積超20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一條6英寸晶圓線、一條8英寸晶圓線,此外還有晶圓制造及封裝測試廠房、人才公寓、污水處理中心、電鍍產業園、大宗氣站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全方位服務智能傳感產業發展。
在“一谷三園”總體布局下,一個目標產值超千億的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正在蚌埠一路高歌猛進。
入駐企業員工參觀中國(蚌埠)傳感谷展廳。吳媛媛 攝
新模式 培育壯大企業
傳感谷寸土寸金,聯動區大有可為。
在推動MEMS智能傳感器產業加快發展的過程中,1.5平方公里的規劃用地彌足珍貴,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利用好這片產業集聚地,同時不斷培育和壯大更多的中小企業?蚌埠經開區創新采用了“1+53”廠房用地過渡發展模式,入園企業可以優先在1.5平方公里的傳感谷內租賃廠房,壯大后再在53平方公里的臨港產業園供地建設、擴大規模。
通過這一模式,中國(蚌埠)傳感谷與臨港產業園實現了聯動發展。更讓企業感到振奮的是,傳感谷內所有定制廠房、標準化廠房均由政府代建,入駐企業可自主選擇租賃或先租后購,有效降低了企業前期運營成本,這對創業初期的企業來說,無異于打了一劑強心針、興奮劑。而臨港產業園的可建設用地較為充裕,園區緊鄰蚌埠市和鳳陽縣雙城區,周邊高鐵、港口、高速公路一應俱全,適合企業建設總部基地,對企業后期發展來說相當于預留了廣闊空間。
在創新解決企業發展空間問題的同時,蚌埠市還創新支持方式,圍繞智能傳感器產業鏈建立多層次基金組合,以“1+3”產業引導基金組合推動產業發展,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和資本的對接需求。
目前,蚌埠市已與北京中關村基金公司、蚌投集團合作設立1億元智能傳感器投資基金,用于投資入駐傳感谷的產業鏈企業。同時,蚌埠市投資集團公司正與軟銀資本、惠友資本、芯微資本等企業洽談組建不同投資階段的傳感谷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總規模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