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記者隨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招商引資宣傳媒體行”活動走進懷柔科學城,感受這座已步入建設與運行并重階段的科學新城的“收獲時刻”。目前,“十三五”時期建設的29個科學設施項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正加快開展科研設備安裝調試和科研任務攻關;“十四五”新布局的5個重大項目正加速落地。根植“科學基因”,懷柔科學城還加速培育科學儀器產業生態,已落地儀器和傳感器相關企業291家。
懷柔科學城起步區初具規模,多個科研設施進入科研狀態。
大科學裝置成果涌現
當下,懷柔科學城內最早開工、最早進入科研狀態的大科學裝置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已進入正式運行狀態。“在常規世界里的物質可能會在極端的條件下呈現出未知的神奇狀態,而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正是為這樣的探索來營造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超快光場等極端條件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科技處業務主管楊翠告訴記者。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大樓一層,是極低溫的實驗區域,一組組科研人員正忙著實驗工作。“通過科學儀器,我們可以將實驗區域的溫度降低至1mK(毫開爾文)以下,非常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從而開展對微觀物質的觀測和實驗。”楊翠說,在極端條件下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可能為當前熱門的新型高溫超導體的發現、非常規超導體的突破等研究方向帶來重大發現和成果。
裝置自2022年試運行以來,已開放兩輪課題申請。2023年度第一輪用戶課題征集中,共有英國劍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90余家國內外高校院所、企業的446個課題,目前正在進行2023年度第二輪用戶課題征集。依托裝置,實驗用戶已有科研成果產出,其中代表性的有:中山大學王猛教授團隊首次發現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中國人民大學于偉強教授團隊發現了一種超越朗道相變理論范式的新型量子相變現象。
精密儀器服務科學設施
大科學裝置等的落地運行正讓一個新的產業——科學儀器產業在懷柔科學城內形成。“我們落地懷柔,正是看中了這里科研設施聚集以及對科學儀器產業有所政策傾斜的優勢。”北京多場低溫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邢健說,公司目前產出的科學儀器已經“近水樓臺”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科學設施里用了起來。
手拿一個積木塊大小的金屬科學儀器,邢健告訴記者,這是專門應用于極低溫條件下的“馬達”,能夠幫助科學家實現在極低溫實驗區域內進行觀測物質的位移等操作。“在極低溫、強磁場等極端條件下,我們日常的一些機器都不能正常使用了,因此需要一些特別的儀器,我們就是專注于這個領域的。”邢健說。
同樣看準懷柔科學城的,還有北京卓立漢光儀器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產品既有小型的手持拉曼光譜檢測儀,也有應用在專業實驗室內的精密光電分析儀器。“這里正在建設布局的大科學設施與綜合性交叉科學平臺,既面向各類典型的應用市場,又有與院所機構進行合作研發的機遇。”卓立漢光副總經理陳興海博士說,公司部分產品已經配備在了懷柔科學城的科研設施中。
科學儀器產業加速聚集
還有更多的傳感器、芯片設備等儀器和關鍵部件企業正在懷柔科學城內聚集。
北京懷美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芯片檢測儀器研發和生產的企業。今年3月,公司將總部和研發交付中心遷入懷柔科學城,希望汲取這里科研院所、人才、設施密集的優勢,進一步發展。去年剛剛成立的聲學傳感器研發及應用企業北京懷芯物聯技術有限公司,也選擇了懷柔科學城,公司總經理史博林說:“科學城對于科學儀器產業的培育政策給了我們很多支持,這對于我們初創企業非常重要。”
據統計,截至目前,懷柔科學城已落地儀器和傳感器相關企業291家。目前,懷柔區還在申報全國首個國家級高端科學儀器領域示范區,并力爭到2025年實現1000家以高端科學儀器和傳感器為引領的硬科技企業落地。
(北京日報記者 趙語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