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C919大型客機圓滿完成首次商業飛行。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大型客機被譽為“現代制造業的明珠”,是一個國家科技能力、工業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于2007年立項,2017年首飛,2022年9月完成全部適航審定工作后,獲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型號合格證。
從設計、研發、制造到完成數百個試飛科目、數千個小時飛行的適航取證審定工作,再到首次商業載客飛行,16年來,C919一棒接著一棒跑,闖過了一道道險關難關,讓中國的“大飛機夢”一步步照進現實。
通過C919的設計研制,我國掌握了民機產業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帶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群體性突破。
風雨兼程十余載,逐夢藍天向未來。C919首次商業載客飛行,標志著C919的“研發、制造、取證、投運”全面貫通,中國民航商業運營國產大飛機正式“起步”,中國大飛機的“空中體驗”正式走進廣大消費者。未來,C919必將在新征程上高飛遠航。
04
“中國天眼”發現納赫茲引力波存在關鍵證據
搜尋納赫茲引力波是國際物理和天文領域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利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我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發現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這是納赫茲引力波搜尋的一個重要突破,表明我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平。相關研究成果6月29日在線發表于《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
7月26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無人機照片,維護保養期間拍攝)。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作為一種低頻引力波,波長可長達幾光年的納赫茲引力波是宇宙里亙古恒久的背景噪音。比起2016年人類最早發現的高頻引力波,它們更難被“收聽”到,需要基于長達數年的數據采集。
利用大型射電望遠鏡對一批自轉極其規律的毫秒脈沖星進行長期測時觀測,是目前已知唯一的納赫茲引力波探測手段。
“利用‘中國天眼’,我們對57顆毫秒脈沖星開展了長期系統性監測,同時將這些毫秒脈沖星組成了銀河系尺度大小的引力波探測器,以搜尋納赫茲引力波?!闭撐耐ㄓ嵶髡摺⒅袊茖W院國家天文臺/北京大學研究員李柯伽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深入分析“中國天眼”收集的3年5個月的數據后,CPTA團隊找到了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何子山認為,這一重大科學突破對星系演化和超大質量黑洞研究具有深遠影響,也為引力波天體物理學打開了全新的窗口。
05
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制備刷新世界紀錄
繼實現10比特、12比特、18比特的真糾纏態制備之后,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又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實現51個超導量子比特簇態制備和驗證,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統中真糾纏比特數目的世界紀錄。相關成果7月12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
量子真糾纏態比特數目的發展歷史。圖片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超導量子計算被普遍認為是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實用化量子計算的方案之一,因而備受關注。作為量子計算的基本單元,量子比特不同于非0即1的經典比特,它可以“同時”處于0和1疊加態,即量子相干疊加態。
當人們把量子疊加拓展到多量子比特體系,自然就導致了量子糾纏的概念。多個量子比特一旦實現了相干疊加,其代表的狀態空間將會隨著量子比特的數目增多而呈指數增長。這被認為是量子計算加速效應的根源。多年以來,實現大規模的多量子比特糾纏一直是各國科學家奮力追求的目標。
然而,由于更大規模的真糾纏態制備要求高連通性的量子系統、高保真的多比特量子門以及高效準確的量子態保真度表征手段,此前真糾纏比特的規模未能突破24個量子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