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在圖像傳感器的“傳感器上 AI”技術商業化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旨在提升以 AI 為中心的圖像傳感器技術,挑戰市場領導者日本索尼,爭奪下一代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上個月舉行的“SK Tech Summit 2023”上,SK海力士透露了On-sensor AI技術的開發進展。該技術將圖像傳感器嵌入到人工智能芯片上,直接在傳感器級別處理數據,這與傳統傳感器將圖像信息轉發到中央處理單元(CPU)進行計算和推理不同。這一進步預計將成為實現物聯網 (IoT) 和智能家居服務演進、降低功耗和處理時間的關鍵技術。
SK 海力士的方法是將人工智能加速器集成到圖像傳感器中。該公司目前正在使用內存計算(CIM)加速器進行概念驗證研究,重點關注面部和物體識別功能,這是一種能夠執行人工智能模型計算所需的乘法和加法運算的下一代技術。
此外,SK海力士還在國際計算機視覺會議和關于半導體制造和下一代設備的IEEE EDTM研討會等主要學術會議上展示了其實現On-sensor AI的技術,包括AI軟件和AI輕量化。
三星電子圖像傳感器 ISOCELL Vision 63D
三星電子也正在迅速將人工智能納入其圖像傳感器業務。今年,該公司推出了一款 200 兆像素圖像傳感器,具有先進的變焦功能,稱為 Zoom Anyplace,它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在特寫鏡頭期間自動跟蹤物體。三星制定了長期業務目標,將能夠感知和復制人類感官的“人形傳感器”商業化,并制定了到2027年開發甚至可以捕捉不可見物體的圖像傳感器的路線圖。
10 月,三星電子系統 LSI 業務總裁 Park Yong-in 在硅谷舉行的三星系統 LSI 技術日上強調,開創“主動式 AI”時代的目標,從生成式 AI 發展到高性能 IP 、短程和遠程通信解決方案,以及基于模仿人類感官的傳感器的系統 LSI 人形機器人。
兩家公司推動傳感器人工智能技術開發被視為捕捉新的人工智能特定需求并增加市場份額的戰略。圖像傳感器市場在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之后,因智能手機市場低迷而暫時萎縮,但現在正進入新的增長階段,其應用范圍從移動設備擴展到自動駕駛汽車、擴展現實設備和機器人。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去年索尼以54%的份額占據全球圖像傳感器市場的主導地位,而三星電子以29%的份額位居第二,而SK海力士則在努力縮小差距,以5%的市場份額勉強進入前五名。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編譯自business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