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過去的這一年,我們在技術投入、研發創新、市場運用方面做了諸多探索,也收獲了很多認可。這一年,我們也針對內部管理進行了數字化提升。這些都算作企業的‘內熱’。而‘外冷’針對的是外部的市場環境,整體都在收縮,讓企業的經濟目標較年初制定的目標有些差距,但整體來說,高華科技還是保持著業績增長。同時,國際經濟大環境也在變化,像高華科技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需要不少新技術的引進和對外的技術交流,現在則有點遇冷。”李維平說。
對于高華科技來說,2023確實是火熱的一年。上半年,高華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2023年成功上市的第三家南京企業,上市當天開盤最高上漲15.12%。
高華科技此番IPO募投項目包括高華生產檢測中心建設項目、高華研發能力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高華科技生產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將利用高華傳感自有土地新建生產檢測中心及配套設施并進行裝修改造,在傳感器核心芯片自主研發的基礎上,將面向高端裝備及工業領域分別擴建或新建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光電類傳感器等不同傳感器的多條生產線及建設檢驗部門,擴增芯片自動貼片機、全自動化芯片鍵合機、全自動溫度補償測試等生產類設備以及微波暗室、電磁兼容測試設備、X-ray檢測、電子掃描電鏡等質檢類設備,優化研發、生產團隊,建立MES系統,實現產業數字化提升。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高華科技將新增年產53萬支高可靠性傳感器成品的生產能力,同時有助于高華科技改善生產環境,提高收入規模和盈利水平,擴大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進一步鞏固并提升市場競爭地位。
李維平認為,上市之路不易,能夠敲鐘關鍵還是憑借孜孜不倦的科技創新。
“圍繞新技術的提升,未來高華科技將做更大的投入,比如布局研發機構、擴大市場,發展更多核心技術,例如芯片技術、軟件技術等,從而帶動企業整體的技術契合。”
面對2024,李維平坦言,高華科技還需要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身水平,只有堅持學習,才能夠適應如今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
“傳感器行業講究工匠精神,例如傳感器的核心芯片就需要多個工藝探索,既然是工匠,那堅持就是非常重要的,因此2024年高華科技也會堅定地在行業中繼續深耕,從而適應新的變化。”
深耕航天航空行業
在高華科技的履歷表上,可以看到不少被大眾所熟知的航天項目——神舟十二號、長征二號、長征五號、探月工程嫦娥四號……可以說,在推動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上,高華科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自2011年起,高華科技就參與中國航天事業,多次為多型號運載火箭提供傳感器和無/總線傳感網絡系統。其中,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上,使用的多種傳感器以及發射場地面/塔架無線監測傳感系統,是火箭飛控發射及環境條件的重要參考依據。
多年來,高華科技承擔了多項傳感器研制項目。
2012年,公司獲載人航天任務天宮一號神舟八號成功對接貢獻獎、載人航天任務天宮一號神舟九號成功對接感謝證書、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榮譽證書;
2014年,公司MEMS加速度傳感器被批準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2016年,公司獲長征五號首飛成功感謝信;
2017年,公司獲長征七號運載天舟一號成功發射感謝證書;
2018年,公司“高可靠性MEMS壓力傳感器設計與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9年,公司被評選為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突出貢獻單位,獲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感謝信;
2020年,公司獲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感謝信。
2023年,公司獲得中國太空站建設圓滿成功感謝信。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高華科技的兩名員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持續保障20天,為順利發射貢獻了一份“高華力量”。
此外,高華科技還參與了多類信息化裝備的傳感器配套任務;在軌道交通領域,參與和諧號、復興號等高鐵動車的傳感器國產化配套;在冶金領域,其產品被應用于寶武集團、建龍集團等企業的冶煉設備健康監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