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今年擴大有效投資重要抓手,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正在積極推進之中。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之后,上海、廣東、浙江、湖南、內蒙古、云南等地密集發布政策文件,全面摸清底數、開展供需對接,陸續出臺任務清單,啟動實施新一輪設備更新改造,并明確了財稅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裝備、更新升級高端先進設備、加快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等是各地工業設備更新的主要發力點。業內認為,各地為未來幾年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投資明確了目標,將有效釋放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潛力、增加先進產能、提高生產效率。工業設備投資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高峰。
工業設備更新空間大
工業既是各類設備的供給方,也是設備的需求方。推動工業設備向高端、智能、綠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級,將進一步拉動有效投資、提升發展質效,以設備升級帶動我國制造業整體競爭力提升。
工信部日前發布的《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以數字化轉型、綠色化升級為重點,堅持市場化推進、標準化引領、軟硬件一體化更新,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到2027年,力爭實現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
工信部副部長單忠德此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有利于提升先進產能比重,既利當前,又利長遠。2023年,全國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達4.4萬億元,同比增長8.7%,占全社會設備投資的70%以上,設備更新空間大、潛力足。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所工業投資研究室主任樊蒙表示,通過歷史數據推算,我國工業設備投資約占全社會設備投資的70%以上,是設備更新的重要力量。我國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年規模在4萬億元左右。
各地迅速摸底,提出了工業設備更新的目標。
日前發布的《上海市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創新產品擴大應用的專項行動》提到,到2027年,實現本市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規模累計達2000億元,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5%、77%,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市級創新產品推薦目錄突破1500個,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海南明確,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重點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石化、民爆等行業安全設備水平有序提升。
內蒙古提出的目標則更為積極,到2027年,全區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5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呼包鄂三市和一、二類園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
推動制造業智能化高端化升級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工業設備更新以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重要抓手。
廣東省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應用,推動制造業全流程智能化。吉林發布的《吉林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指出,將推進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持續推進“智改數轉”,推廣應用智能制造裝備。
湖南將深入推進“智賦萬企”和萬企技術改造行動,計劃全年新推動8萬家企業上云、7000家企業上平臺,新建設360家智能制造企業、1080個智能制造生產線和車間、5400個智能工位,新增20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全面提升工業企業生產水平,推動企業開發更多優質優價中高端產品。
根據安徽發布的《安徽省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安徽將分層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鼓勵中小企業打造典型應用場景。引導重點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推動重點企業加快生產線數字化改造。支持龍頭企業打造智能工廠,遴選發展勢頭好、領導意愿強、人才儲備足、投資能力大的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省級智能工廠和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全面提升龍頭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表示,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企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正在從生產輔助環節的信息化向核心生產環節的分析優化拓展,根據案例統計,近70%的應用聚焦于制造執行和生產管理,先進控制、智能裝備和柔性產線集成應用也正在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