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數字化、高端化轉型在統計數據上已有所表現。今年1至4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7%;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8.5%,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1%;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7.2%,快于全部投資13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2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表示,近年來,我國各行業龍頭企業和大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較快,推動我國工業領域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但同時,也存在大量中小企業在轉型升級中面臨資金、人才和技術能力較弱、發展進程相對滯后等問題。本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有利于增強中小企業增加投資的能力,有助于幫助這些企業加快數字化智能化升級,也有利于推動工業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進而補強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薄弱環節。
工信部表示,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的產業規模已經達到3.2萬億元以上,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已經達到了每萬名工人392臺。下一步,要加快推動智能制造裝備普及應用和更新升級,推廣應用數控機床、增材制造、機器人、智能物流、傳感檢測、儀器儀表等通用智能制造裝備,開發應用針對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專用智能制造裝備,加快生產作業、倉儲物流、質量管控等環節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動工業軟件和工業控制系統一體化更新。
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離不開財稅金融政策的支持。工信部明確,將聯合相關部門落實中央投資、稅收優惠、專項再貸款等支持政策舉措,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強化標準引領、加強要素保障、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加快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落實見效。
各地也用“真金白銀”惠企利企,有效激勵企業加大設備更新投資。安徽省提出,落實技術改造投資稅收優惠和專項再貸款政策、對獲得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獎補300萬元,對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的獎補100萬元;海南省日前組織申報2023年度工業企業擴大投資和技改提質獎補資金,企業最高可獲3000萬元獎勵。
上海市明確,數字經濟賦智賦能行動將聚焦重點行業,對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等重大研發項目,放寬新增投資額度及支持比例,支持比例最高為項目新增投資的30%,支持金額原則上不高于1億元。鼓勵以用促研,對采購使用本市重點軟件產品的用戶單位,按照軟件銷售金額予以一定補貼。開展元宇宙應用場景“揭榜掛帥”,力爭到2027年年均向社會開放20個應用場景,到2027年培育不少于20家標桿性智能工廠、300家示范性智能工廠。
此外,江蘇實施總規模200億元的中小微制造企業設備購置更新改造貸款擔保支持政策,給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補貼等。山東印發政策清單,專門安排2.65億元資金,通過股權投資方式,對承擔重點技改項目、工業互聯網建設應用項目、數字經濟重點項目等企業進行重點支持。
余曉暉認為,工業領域設備更新的主體是企業,缺意愿、缺資金、缺政策等成為制約企業開展設備更新的主要原因。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既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對破解企業設備更新的難點堵點作出的一攬子政策安排,為加快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形成規模效應提供了有力保障。
樊蒙表示,未來建議加大現有各類資金支持力度,對工業領域高端先進設備、智能制造設備、綠色節能設備、安全生產設備的更新替換予以支持;研究制定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接續政策,安排專門額度,支持制造業重點領域加大設備更新改造投入。政策落地過程中要注重對重點行業、重點環節的監測分析,避免低端環節產能過剩、高端環節支持不足。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