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京開幕,全國上下再一次深刻感知改革激蕩的磅礴偉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本次大會研究的課題。如何因地制宜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當晚,鏡頭聚焦CCTV2《經濟半小時》,《老工業基地“煥新記”:遼寧篇》給出了共和國長子的答案。其中,沈陽儀表院作為一家“老字號”企業,因錨定高端化科技產品,助力企業實現經營業績連續6年增長,成為該專題報道遼寧篇的三家受訪企業之一。
欄目介紹了沈陽儀表院由事轉企、搏擊市場浪潮的發展歷程。作為國家級轉制科研院所,沈陽儀表院自1961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推儀表院發展邁上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本次報道,《經濟半小時》用4分多鐘的時間,將沈陽儀表院的重點產品——變形機器蛇立體呈現在觀眾面前。從立項背景、研制過程、攻克難點、現場應用、社會及經濟效益等方面娓娓道來。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鄭浩,國機集團首席專家、科技部項目負責人曾艷麗,管道公司總經理宋華東、工程師程權波等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一直以來,沈陽儀表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國資央企的“三個作用”,2024年上半年,再次收獲新成效,全院各主要經濟指標順利實現“雙過半”目標,全院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5%,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0%,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60余年的改革發展進程中,沈陽儀表院收獲滿滿,以昂揚向上的奮斗姿態,在中國機械工業儀器儀表行業細分領域占據著制高點。沈陽儀表院是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擁有2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個國家級質量服務機構,5個省部級創新平臺等若干創新平臺和行業服務機構。依托沈陽儀表院建設的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擁有MEMS力敏傳感器芯片生產線、工業級壓力/差壓傳感器生產線、薄膜元器件生產線、智能儀表及控制系統的生產線。重點研究發展儀器儀表及傳感器、高端裝備及關鍵零部件,業務領域覆蓋科技研發、科技產業和科技服務。圍繞機械、電子、光學、新興信息技術這四大專業方向,立足于傳感器、波紋管、濾光片、專用設備、檢測服務五大核心產品,在傳感器技術、金屬彈性元件技術、精密光學薄膜技術、高壓水射流清洗技術、半導體工藝裝備技術、油氣管道內檢測技術上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研發的產品和技術項目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裝備,核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領域,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半導體裝備等戰略新興產業,是當之無愧的科技創新“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