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產業服務支撐——推動金融賦能產業,引導和鼓勵天使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強產教融合人才培育;支持第三方機構深化與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推動智能傳感器制造中試平臺、檢驗檢測服務平臺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立物聯網安全監測、預警分析和應對處置技術手段,強化安全支撐保障。
組織保障——成立支持廣州市智能傳感器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加強組織統籌協調。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技改投入,支持骨干企業和初創企業發展。組建省智能傳感器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強化智庫智力支持。組建廣東省智能傳感器協會,加強產業交流對接,營造良好產業氛圍;聚焦省政府關于推動智能傳感器、光芯片、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加強工作督導。
成立工作專班
合力支持廣州打造全國物聯網及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高地
《若干措施》的出臺對于提升廣州市及廣東省智能傳感器產業具有重要意義,旨在進一步發揮廣州市的引領作用,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結合《若干措施》內容,省工信廳下一步有哪些具體工作舉措?回答記者提問時,曲曉杰逐一進行介紹。
一是發揮工作專班作用。成立支持廣州市智能傳感器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成員包括省市發改、科技、工信、國資、政務和數據部門和省通信管理局,以及廣州市黃埔區、增城區、南沙區。工作專班將完善省市聯動工作協調機制,統籌推進工作任務落實,合力支持廣州打造全國物聯網及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高地。
二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深入開展行業調研,建立國內外重點項目招引清單。發揮省市區政策協同和基金投資促進作用,支持廣州市開展精準招商,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智能傳感器、光芯片、物聯網領域芯片、模組終端、軟件算法及系統集成等龍頭企業,建立招商落地時間表。
三是加快重大項目建設。加強重點項目跟蹤服務,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難題。支持廣州市智能傳感器研發中試線建設,推動增芯科技12英寸先進智能傳感器及特色工藝產線等在建項目盡早投產達產,提高智能傳感器工藝研發和制造能力。
四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入調研廣東省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情況和短板弱項,建立技術攻關清單,制定攻關路線圖,加快車規級傳感器、智能終端傳感器、智能裝備傳感器在內的傳感器重點產品研發,推動智能傳感器在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環境監測、智能家居等領域的產業化應用。
五是積極發揮智庫力量。邀請智能傳感器領域具有深入研究和實踐經驗的專家組建戰略咨詢專家委員會,凝聚社會各界智慧和力量,為產業規劃、重大戰略問題、重大項目的立項實施提供咨詢、指導和評估,提高廣東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決策水平。目前,已擬定30余位國內知名專家建議名單,覆蓋了傳感器及物聯網產業鏈主要環節,將于近期成立專家委大會暨第一次咨詢會議。
六是提升產業發展生態。會同省民政廳加強指導,加快開展廣東省相關協會聯盟籌建工作,同步開展產業交流對接活動,發揮有效市場力量,整合省內產業鏈優勢資源,促進產業對接交流,形成貫穿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生態體系。
七是打造省級產業園。支持廣州市實施《廣州(增城)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發展規劃》,打造廣東省智能傳感器特色產業園,積極落實入園獎勵措施,加強園區內企業聯動協作,在科研資源、創新平臺、人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資源共享服務,促進高端高智的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產業集聚。
八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大省市財政專項資金向智能傳感器、光芯片、物聯網產業傾斜力度,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技改投入,支持骨干企業和初創企業發展,支持項目加快建設。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徐雯雯、楊朝露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