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汽車生產第一大省,廣東已形成多元化汽車產業格局。2024年,廣東汽車產量突破570萬輛,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361萬輛、增長43%。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廣州、深圳入選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
《廣東省發展汽車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取得明顯進展,全省汽車制造業營業收入超過1.35萬億元,汽車產量超過53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超過300萬輛。
先進材料產業集群
談到先進材料,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上天下海”領域,其實它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隨處可見。在廣東,建筑材料、綠色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材料、稀土材料等先進材料產業,呈現規模化、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目前已初步形成廣州、深圳、珠海、佛山、韶關、河源、梅州、惠州、東莞、中山、陽江、湛江、茂名、肇慶、清遠、云浮等先進材料產業基地。
《廣東省發展先進材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形成1個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80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6475億元的先進材料產業集群,邁入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行列。
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
以廣州、深圳、佛山為產業發展的強力引擎,東莞、中山、惠州、潮州等城市緊密聯動,廣東目前形成了極具活力與競爭力的現代輕工紡織產業格局。
在服飾方面,2023年,廣東省服裝、服飾業規上企業2535家,居全國第一;規上服裝、服飾業營業收入2288億元,占全國18.9%,居全國第二。在造紙及紙制品領域,廣東產量常年位居全國前列,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及廣東省造紙行業協會對重點造紙企業的調查分析,2023年廣東省生活用紙產量為129.86萬噸,同比增長11.17%,占全國10.73%。
根據《廣東省發展現代輕工紡織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到2025年,現代輕工紡織產業工業增加值超72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3萬億元。
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下,廣東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的發展勢如破竹。華為、中興、騰訊、網易等行業巨頭紛紛在此布局深耕,金蝶、深信服等本土實力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茁壯成長。
根據中國軟件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廣東軟件業務收入達到19970億元,同比增長14%,占全國16.2%。廣東軟件著作登記量達26萬件,占登記總量的11%;PCT申請量達2.37萬件。到了2024年,軟件業務收入更是成功突破2萬億元大關,提前實現集群發展短期目標。